后发国家的适宜性技术进步路径——基于近代中国丝织业发展史的分析

被引:7
作者
邢楠 [1 ]
袁礼 [2 ]
国胜铁 [3 ]
机构
[1] 吉林财经大学
[2] 湖南师范大学
[3] 黑龙江大学
关键词
适宜性技术进步; 要素禀赋; 近代中国丝织业;
D O I
10.19744/j.cnki.11-1235/f.2017.06.019
中图分类号
F429 [中国工业经济史];
学科分类号
060207 ;
摘要
考察近代中国丝织业技术发展史,发现不同要素禀赋结构地区的适宜性技术进步路径选择不同。与先发国家具有相似要素禀赋结构的地区,选择以"要素积累驱动技术引进"的方式,通过要素积累缩小与先发国家要素结构差距的同时引进前沿技术;而与先发国家具有互补要素结构地区,为缩小技术引进的效率损失,则选择符合自身禀赋结构的技术类型,通过"技术引进与要素积累交互推进"这一循环往复的技术进步路径,推动产业技术升级。
引用
收藏
页码:180 / 181
页数:2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后发国家的适宜性技术进步路径选择——基于世界经济近代史的分析 [J].
袁礼 ;
王林辉 ;
张伊依 .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2015, 17 (04) :68-81
[2]   技术进步驱动生产服务业:模式、问题和对策 [J].
雷小清 .
管理学刊, 2015, 28 (05) :46-50
[3]   国际竞争与近代中国传统丝织业的转型——以浙江省为中心的考察 [J].
王翔 .
浙江社会科学, 2005, (03) :152-158
[4]   后发优势、技术引进和落后国家的经济增长 [J].
林毅夫 ;
张鹏飞 .
经济学(季刊), 2005, (04) :53-74
[5]   比较优势与落后国家的二元技术进步:以近代中国产业发展为例 [J].
代谦 ;
李唐 .
经济研究, 2009, 44 (03) :125-137
[6]   我国技术进步路径及方式选择的研究述评 [J].
余泳泽 .
经济评论, 2012, (06) :128-134
[7]   中国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差异性技术进步路径选择研究 [J].
余泳泽 ;
刘大勇 .
财贸研究, 2013, 24 (01) :2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