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病危险因素与10年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

被引:47
作者
成君 [1 ]
赵冬 [1 ]
王薇 [1 ]
李治安 [2 ]
勇强 [2 ]
孙佳艺 [1 ]
赵丽雅 [3 ]
吴兆苏 [1 ]
机构
[1]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北京心肺血管疾病研究所流行病研究室
[2]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超声科
[3] 北京大学校医院
关键词
动脉硬化; 颈动脉; 超声检查; 危险因素;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54 [心脏、血管(循环系)疾病];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目的探讨基线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水平及变化与10年后颈动脉粥样硬化患病率的关系。方法1992年和2002年对北京大学社区1323人进行了心血管病危险因素调查,并于2002年进行了颈动脉超声检查;以颈动脉内中膜(IMT)增厚和粥样斑块形成作为评价指标。结果(1)随着基线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水平的上升,10年后颈动脉粥样硬化患病率持续上升;年龄、吸烟、高血压和高胆固醇血症是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影响因素;(2)10年后颈动脉粥样硬化患病率随着基线危险因素聚集个数的增加而升高(P<0.001);(3)1992年和2002年均有危险因素者的颈动脉IMT增厚和粥样斑块患病率分别为67.1%和42.6%,其患病危险分别是2次调查均无危险因素者的1.7倍和3.1倍。结论传统危险因素对心血管病和颈动脉粥样硬化均产生影响,但强度不同,颈动脉粥样硬化可作为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发病危险的早期评价指标。
引用
收藏
页码:206 / 209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7 条
  • [1] 1331人基线血压水平及10年血压变化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关系的研究
    王薇
    赵冬
    厚磊
    李志安
    勇强
    孙慧
    黄葵
    赵青
    田津
    孙佳艺
    张宏印
    赵丽雅
    吴兆苏
    [J].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04, (11) : 60 - 63
  • [2] 中国35~64岁人群血压水平与10年心血管病发病危险的前瞻性研究
    王薇
    赵冬
    刘静
    孙佳艺
    吴桂贤
    曾哲淳
    刘军
    秦兰萍
    吴兆苏
    [J]. 中华内科杂志, 2004, (10) : 14 - 18
  • [3] 干细胞治疗可逆转动脉粥样硬化
    张玉勤
    [J]. 国外医学情报, 2004, (09) : 21 - 21
  • [4]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关系
    程洁
    吕宝经
    郑宏超
    徐伟平
    张亚臣
    [J].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2004, (01) : 65 - 68
  • [5] 中国35~64岁人群心血管病危险因素与发病危险预测模型的前瞻性研究
    王薇
    赵冬
    刘静
    吴桂贤
    曾哲淳
    刘军
    秦兰萍
    孙佳艺
    吴兆苏
    [J].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03, (12) : 25 - 31
  • [6] 11省市队列人群心血管病发病前瞻性研究Ⅱ.个体危险因素聚集与心血管病发病的关系
    吴兆苏
    姚崇华
    赵冬
    吴桂贤
    王薇
    刘静
    曾哲淳
    王文化
    [J].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01, (04) : 57 - 61
  • [7] 中国多省市心血管病趋势及决定因素的人群监测(中国MONICA方案) Ⅲ.危险因素水平与心血管病的联系[J]. 吴兆苏,姚崇华,赵冬,吴桂贤,王薇,刘静,曾哲淳,吴英恺.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199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