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松阔叶混交林不同演替阶段土壤活性有机碳的研究

被引:25
作者
刘振花
陈立新
王琳琳
机构
[1] 东北林业大学林学院
关键词
活性有机碳; 溶解性有机碳; 易氧化态碳; 微生物量碳;
D O I
10.19336/j.cnki.trtb.2009.05.025
中图分类号
S714 [森林土壤学];
学科分类号
0903 ; 090301 ;
摘要
采用对比分析方法,研究了红松阔叶混交林不同演替阶段(形成阶段、发展阶段、稳定阶段和顶级群落)、不同土层各形态土壤活性有机碳变化。结果表明:土壤溶解性有机碳(DOC)、微生物量碳(MBC)和易氧化态碳(EOC)含量均随着演替的进展呈上升趋势。土壤溶解性有机碳、微生物量碳、易氧化态碳含量均随着土层深度加深而递减。其中,不同演替阶段易氧化态碳占总有机碳比率随剖面加深有规律地下降,而土壤水溶性有机碳占总有机碳比率随剖面从上到下均表明出上升趋势。A层土壤水溶性碳和微生物量碳占总有机碳比率最大,C层易氧化态碳占总有机碳比率明显高于A层和B层。土壤有机碳总量与各活性有机碳之间以及各类活性有机碳碳与土壤养分之间的相关性均达到显著水平或极显著水平。
引用
收藏
页码:1098 / 1103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 [1] 杉木人工林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特征及其与土壤养分的关系
    何友军
    王清奎
    汪思龙
    于小军
    [J]. 应用生态学报, 2006, (12) : 2292 - 2296
  • [2] 土壤活性有机碳
    柳敏
    宇万太
    姜子绍
    马强
    [J]. 生态学杂志, 2006, (11) : 1412 - 1417
  • [3] 不同森林植被下土壤微生物量碳和易氧化态碳的比较
    朱志建
    姜培坤
    徐秋芳
    [J]. 林业科学研究, 2006, (04) : 523 - 526
  • [4] 毛竹林集约经营过程中土壤活性有机碳库的演变
    周国模
    徐建明
    吴家森
    姜培坤
    [J]. 林业科学, 2006, (06) : 124 - 128
  • [5] 土壤溶解性有机碳测定方法与应用
    吕国红
    周广胜
    周莉
    贾庆宇
    [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06, (02) : 51 - 55
  • [6] 杉木人工林土壤活性有机质变化特征
    王清奎
    汪思龙
    高洪
    于小军
    [J]. 应用生态学报, 2005, (07) : 1270 - 1274
  • [7] 杉林土壤溶解有机碳吸附及影响因素分析
    俞元春
    何晟
    李炳凯
    李淑芬
    姜德锋
    [J].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 (02) : 15 - 18
  • [8] 土壤活性有机质及其与土壤质量的关系
    王清奎
    汪思龙
    冯宗炜
    黄宇
    [J]. 生态学报, 2005, (03) : 513 - 519
  • [9] 不同林分下土壤活性有机碳库研究
    姜培坤
    [J]. 林业科学, 2005, (01) : 10 - 13
  • [10] 土壤溶解有机碳的研究进展
    李淑芬
    俞元春
    何晟
    [J]. 土壤与环境, 2002, (04) : 422 - 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