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13 条
烃源岩生烃潜力恢复与排烃特征分析——以辽河西部凹陷古近系烃源岩为例
被引:18
作者:
刘立峰
[1
,2
]
姜振学
[2
,3
]
周新茂
[4
]
马中振
[4
]
王乃军
[5
]
张凤奇
[5
]
林世国
[6
]
机构:
[1]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质地球物理综合研究中心
[2]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
[3]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盆地与油藏研究中心
[4]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5] 西安石油大学油气资源学院
[6] 不详
来源:
关键词:
生烃潜力指数;
排烃门限;
排烃量;
烃源岩;
辽河坳陷;
西部凹陷;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根据排烃门限理论,对生烃潜力法进行了改进,建立了生烃潜力指数恢复模型,并对辽河西部凹陷各类型有机质的排烃特征分别进行了详细分析。研究表明,研究区不同类型有机质烃源岩排烃特征存在很大差异,有机质类型越好,排烃门限深度越浅,Ⅰ型和ⅡA型有机质的排烃门限深度为2 200 m,ⅡB型为2 700 m,Ⅲ型为2 900 m;相同埋深条件下,有机质类型越好,烃源岩单位有机碳排烃量越大,达到排烃高峰期越早,排烃效率也越高。研究区排烃期主要有2期,第一期为东营组沉积期(主要为东营组抬升遭受剥蚀前);第二期为明化镇组沉积期至现今。研究区烃源岩总排烃量为156.23×108t,其中沙三段和沙四段烃源岩分别占61.5%和21.2%,是西部凹陷的主力排烃源岩。图4参14
引用
收藏
页码:378 / 384
页数:7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