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辽盆地生油门限重新厘定及其意义

被引:39
作者
卢双舫 [1 ]
李娇娜 [1 ]
刘绍军 [1 ,2 ]
冯子辉 [2 ]
李景坤 [2 ]
霍秋立 [2 ]
王雪 [2 ]
薛海涛 [1 ]
李吉君 [1 ]
申家年 [1 ]
机构
[1] 大庆石油学院
[2] 不详
关键词
松辽盆地; 生油门限; 生油高峰; 主力烃源岩区; 主力烃源岩层; 勘探潜力;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对松辽盆地滨北地区、主力烃源岩区(齐家—古龙凹陷和三肇凹陷)、主力烃源岩层(白垩系青山口组一段、青二段—青三段)成烃转化率-埋深关系曲线及Ro-埋深关系曲线进行了系统分析,重新厘定盆地生油门限深度。结果表明,松辽盆地主力烃源岩的生油门限深度可能为1 4001 700 m,而不是过去认为的1 200 m左右。生油门限深度的变化对盆地各地区资源潜力和勘探方向具有不同的影响:对于主力烃源岩区,生油门限变深,将使评价所得生、排烃量减少,但对资源潜力没有明显影响,可能影响对勘探方向和有利目标的评价;对于烃源岩埋藏相对较浅的滨北地区,生油门限变深,勘探潜力、勘探方向、有利目标评价将受到至关重要的影响;对于盆地内抬升剥蚀量较大的东南隆起区,生油门限变浅,约为700m,将明显提升朝阳沟阶地、长春岭背斜和宾县—王府地区的勘探潜力。图14参21
引用
收藏
页码:166 / 173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川东北地区海相碳酸盐岩三期成烃成藏过程 [J].
秦建中 ;
孟庆强 ;
付小东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8, (05) :548-556
[2]   用C轻烃参数判识烃源岩沉积环境的探索 [J].
王培荣 ;
徐冠军 ;
肖廷荣 ;
张大江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7, (02) :156-159
[3]   松辽盆地滨北地区油气勘探方向探讨 [J].
王璞珺 ;
程日辉 ;
王洪艳 ;
梁晓东 ;
单玄龙 ;
杨宝俊 ;
孙效东 ;
刘万洙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6, (04) :426-431
[4]   松辽盆地齐家凹陷与大庆长垣扶杨油层油源 [J].
王雪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6, (03) :294-298
[5]   松辽盆地的地层变形及反转剥蚀厚度的求取 [J].
张吉 .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2003, (02) :9-10+67
[6]   深层气理论分析和深层气潜势研究 [J].
史斗 ;
刘文汇 ;
郑军卫 .
地球科学进展, 2003, (02) :236-244
[7]   聚胞藻热模拟产烃研究 [J].
王睿勇 ;
周文 ;
吴庆余 ;
盛国英 ;
傅家谟 .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9, (05) :525-531
[8]   松辽盆地原油资源量计算方法研究 [J].
黄福堂 ;
冯子辉 .
勘探家, 1998, (04) :43-47+7
[9]   松辽盆地反转构造运动学特征 [J].
陈昭年 ;
陈发景 .
现代地质, 1996, (03) :99-105
[10]  
煤岩显微组分的成烃动力学[J]. 卢双舫,王子文,黄第藩,赵锡嘏,刘晓艳.中国科学(B辑 化学 生命科学 地学). 199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