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东北地区海相碳酸盐岩三期成烃成藏过程

被引:35
作者
秦建中 [1 ]
孟庆强 [2 ]
付小东 [1 ]
机构
[1] 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无锡石油地质研究所
[2]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盆地与油藏研究中心
关键词
四川盆地; 普光气田; 海相碳酸盐岩; 成烃成藏过程;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川东北地区构造运动复杂,导致油气成藏过程复杂,为细化该区油气成藏史,对白云岩储气层中的固体沥青特征、包裹体均一温度、成岩作用等进行了研究。印支期(T2)末,上奥陶统五峰组(O3w)—下志留统龙马溪组(S1l)生成大量低熟稠油,此时,上二叠统长兴组(P2ch)生物礁相中孔隙发育,形成储集空间;二叠系(P)烃源岩及O3w—S1l烃源岩在燕山早期(J2)达到生成原油或轻质油高峰,上述两个时期形成的油气包裹体均一温度范围为100~150℃;在燕山晚期(K2)—喜马拉雅期,早期形成的油气藏与烃源岩及分散可溶有机质发生热裂解生成干气,形成现今的天然气(甲烷)藏。因此川东北地区存在三期成烃成藏过程,分别是印支期、燕山早期和燕山晚期。图7表2参26
引用
收藏
页码:548 / 556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21 条
  • [1] 四川盆地东北部气田海相碳酸盐岩储层固体沥青研究
    秦建中
    付小东
    刘效曾
    [J]. 地质学报, 2007, (08) : 1065 - 1071+1161
  • [2] 凯里—麻江地区油苗与固体沥青的油源分析
    张渠
    腾格尔
    张志荣
    秦建中
    [J]. 地质学报, 2007, (08) : 1118 - 1124
  • [3] 论江南—雪峰基底拆离式构造——南方构造问题之一
    丁道桂
    郭彤楼
    胡明霞
    刘运黎
    [J]. 石油实验地质, 2007, (02) : 120 - 127+132
  • [4] 中国南方海相层系油气成藏特点与勘探方向
    肖开华
    沃玉进
    周雁
    田海芹
    [J].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6, (03) : 316 - 325
  • [5] 关于开江-梁平海槽的认识
    马永生
    牟传龙
    谭钦银
    余谦
    [J].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6, (03) : 326 - 331
  • [6] 四川盆地天然气特征及气源
    朱光有
    张水昌
    梁英波
    马永生
    戴金星
    李剑
    周国源
    [J]. 地学前缘, 2006, (02) : 234 - 248
  • [7] 川东北地区普光气田成藏模式研究
    蔡立国
    饶丹
    潘文蕾
    张欣国
    [J]. 石油实验地质, 2005, (05) : 42 - 47
  • [8] 川东北地区普光气田长兴—飞仙关气藏成藏模式与成藏过程
    马永生
    傅强
    郭彤楼
    杨凤丽
    周祖翼
    [J]. 石油实验地质, 2005, (05) : 35 - 41
  • [9] 中国海相碳酸盐岩层系油气勘探特殊性问题
    金之钧
    [J]. 地学前缘, 2005, (03) : 15 - 22
  • [10] 东秦岭—大巴山逆冲推覆构造与油气远景
    高长林
    刘光祥
    张玉箴
    吉让寿
    不详
    [J]. 石油实验地质 , 2003, (S1) : 523 - 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