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口及邻近海域浮游植物现存量的上下行控制分析

被引:9
作者
宋洪军 [1 ,2 ]
张学雷 [1 ,2 ]
王保栋 [1 ,2 ]
孙霞 [1 ,2 ]
王晓 [1 ,2 ]
辛明 [1 ,2 ]
机构
[1] 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
[2] 海洋生态环境科学与工程国家海洋局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浮游植物; 营养盐; 浮游动物; 广义相加模型; 长江口;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Q948.8 [水生植物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利用2010—2011年度3个季节的调查资料以及广义相加模型(GAM)分析,研究了长江口及邻近海域浮游植物现存量(以叶绿素a浓度表征)的上下行控制作用。调查结果显示,在叶绿素高值区,三航次营养盐含量均比整个海区平均值偏低,且春季呈现三季节最低的磷酸盐(PO4-P)和硅酸盐(SiO3-Si)浓度(平均值分别为0.48和8.96μmol/L)以及最高的氮磷比(DIN/P为43.3),为该海域春季甲藻赤潮频发提供了有利条件。夏季叶绿素高值区的硅氮比(Si/DIN)相对整个调查区较高,而春季和秋季却相近,这与夏季藻华种类主要是硅藻相一致。春、夏两季叶绿素高值区的悬浮物浓度(TSS)在时空比较上均显著低值。浮游动物高值区分布与叶绿素高值区分布虽不完全重合,但有交叉或两者相邻。GAM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各环境因子变化对长江口及邻近海域叶绿素变化的贡献可达70%以上,且主要影响因子为盐度和营养盐,而与TSS、浮游动物生物量和温度三因子的直接相关性不显著(p>0.05)。受长江冲淡水的影响,盐度与DIN、PO4-P、SiO3-Si、TSS等因子间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p<0.001),说明盐度对叶绿素变化的影响可能体现了营养盐和光照条件等因子的作用。上述研究结果表明,在长江口及邻近海域,营养盐的上行效应是浮游植物现存量的主要控制作用,而光照条件和浮游动物生物量与浮游植物现存量虽然在时空分布上存在一定的联系,但非决定性控制因素。
引用
收藏
页码:91 / 100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19 条
[1]  
长江口及邻近海域浮游植物生长的多环境效应因子影响解析研究.[D].韩秀荣.中国海洋大学.2009, 11
[2]  
长江口及邻近海域季节性赤潮生消过程控制机理研究.[D].李雁宾.中国海洋大学.2008, 02
[3]  
长江口及邻近海域浮游植物生长的光照效应研究.[D].孙百晔.中国海洋大学.2008, 02
[4]  
长江口及邻近海域富营养化状况及其生态效应.[D].王保栋.中国海洋大学.2006, 03
[5]   基于广义可加模型研究时间和环境因子对南极半岛北部南极磷虾渔场的影响 [J].
朱国平 .
水产学报, 2012, 36 (12) :1863-1871
[6]   长江口海域近50a来营养盐的变化及其对浮游植物群落演替的影响 [J].
王江涛 ;
曹婧 .
海洋环境科学 , 2012, (03) :310-315
[7]   东海春季水华期浮游植物生长与微型浮游动物摄食 [J].
孙军 ;
宋书群 .
生态学报, 2009, 29 (12) :6429-6438
[8]   GLM和GAM模型研究东黄海鲐资源渔场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J].
郑波 ;
陈新军 ;
李纲 .
水产学报, 2008, (03) :379-386
[9]   “我国近海有害赤潮发生的生态学、海洋学机制及预测防治”研究进展 [J].
周名江 ;
朱明远 .
地球科学进展, 2006, (07) :673-679+764
[10]   我国东海4种赤潮藻的细胞氮磷营养储存能力对比 [J].
吕颂辉 ;
李英 .
过程工程学报, 2006, (03) :439-4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