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口及邻近海域浮游植物现存量的上下行控制分析

被引:9
作者
宋洪军 [1 ,2 ]
张学雷 [1 ,2 ]
王保栋 [1 ,2 ]
孙霞 [1 ,2 ]
王晓 [1 ,2 ]
辛明 [1 ,2 ]
机构
[1] 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
[2] 海洋生态环境科学与工程国家海洋局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浮游植物; 营养盐; 浮游动物; 广义相加模型; 长江口;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Q948.8 [水生植物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利用2010—2011年度3个季节的调查资料以及广义相加模型(GAM)分析,研究了长江口及邻近海域浮游植物现存量(以叶绿素a浓度表征)的上下行控制作用。调查结果显示,在叶绿素高值区,三航次营养盐含量均比整个海区平均值偏低,且春季呈现三季节最低的磷酸盐(PO4-P)和硅酸盐(SiO3-Si)浓度(平均值分别为0.48和8.96μmol/L)以及最高的氮磷比(DIN/P为43.3),为该海域春季甲藻赤潮频发提供了有利条件。夏季叶绿素高值区的硅氮比(Si/DIN)相对整个调查区较高,而春季和秋季却相近,这与夏季藻华种类主要是硅藻相一致。春、夏两季叶绿素高值区的悬浮物浓度(TSS)在时空比较上均显著低值。浮游动物高值区分布与叶绿素高值区分布虽不完全重合,但有交叉或两者相邻。GAM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各环境因子变化对长江口及邻近海域叶绿素变化的贡献可达70%以上,且主要影响因子为盐度和营养盐,而与TSS、浮游动物生物量和温度三因子的直接相关性不显著(p>0.05)。受长江冲淡水的影响,盐度与DIN、PO4-P、SiO3-Si、TSS等因子间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p<0.001),说明盐度对叶绿素变化的影响可能体现了营养盐和光照条件等因子的作用。上述研究结果表明,在长江口及邻近海域,营养盐的上行效应是浮游植物现存量的主要控制作用,而光照条件和浮游动物生物量与浮游植物现存量虽然在时空分布上存在一定的联系,但非决定性控制因素。
引用
收藏
页码:91 / 100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19 条
[11]   长江口理化因子影响初级生产力的探索Ⅱ.磷不是长江口浮游植物生长的限制因子 [J].
杨东方 ;
王凡 ;
高振会 ;
陈永利 ;
谢利 .
海洋科学进展, 2006, (01) :97-107
[12]   不同氮磷比率对青岛大扁藻、新月柱鞘藻和米氏凯伦藻生长影响及其生存策略研究 [J].
孙军 ;
刘东艳 ;
陈宗涛 ;
魏天迪 .
应用生态学报, 2004, (11) :2122-2126
[13]   长江口和杭州湾海域生物生产力锋面及其生态学效应 [J].
宁修仁 ;
史君贤 ;
蔡昱明 ;
刘诚刚 .
海洋学报(中文版), 2004, (06) :96-106
[14]   东海两种赤潮生物种间竞争的围隔实验 [J].
李瑞香 ;
朱明远 ;
王宗灵 ;
石晓勇 ;
陈炳章 ;
不详 .
应用生态学报 , 2003, (07) :1049-1054
[15]  
Scarcity of medium-sized phytoplankton in the northern Red Sea explained by strong bottom-up and weak top-down control.[J]..Marine Ecology Progress Series.2000,
[16]  
Grazing and Zooplankton Production as Key Controls of Phytoplankton Production in the Open Ocean.[J]..Oceanography.1994, 1
[17]  
Generalized Additive Models.[J].Trevor Hastie;Robert Tibshirani.Statistical Science.1986, 3
[18]  
长江口水域富营养化.[M].俞志明; 等著.科学出版社.2011,
[19]   春季赤潮频发期东海微型浮游动物摄食研究 [J].
孙军 ;
刘东艳 ;
王宗灵 ;
石晓勇 ;
李瑞香 ;
朱明远 ;
不详 .
应用生态学报 , 2003, (07) :1073-10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