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无罪推定的涵义与刑事诉讼法的完善

被引:58
作者
易延友
机构
[1] 清华大学法学院
[2] 清华大学证据法研究中心
关键词
无罪推定; 证明责任; 程序性保障; 实事求是; 刑事诉讼法修改;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25.2 [刑事诉讼法];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无罪推定在证据法上的含义在于将证明责任分配于控诉方,其诉讼法上的含义在于保障被告人的程序性权利,约束政府权力,体现司法公正。无罪推定并非基于事实或经验的推定,而是基于政治法律道德的规范原则,它与有罪推定并非同一个层面的概念,因此不存在非此即彼的关系。无罪推定既非对过去事实的总结,亦非对将来事实的判断,因此它并不违反实事求是。中国古代经籍中不乏无罪推定思想,遗憾的是未能在近现代发扬光大并形成为制度;新中国建国后无罪推定原则几经沉浮,但是1996年修正后的刑事诉讼法最终还是确立了无罪推定,只是在表述上与西方通行的原则略有差距,在具体制度设计方面则仍待完善。因此,当此刑事诉讼法再次修改之际,我们应当从立法上重新斟酌无罪推定之表述,从制度上彻底贯彻无罪推定之要求,以完善我刑事司法之体制,文明我刑事司法之实践。
引用
收藏
页码:10 / 23
页数:14
相关论文
共 23 条
[1]   证人出庭与刑事被告人对质权的保障 [J].
易延友 .
中国社会科学, 2010, (02) :160-176+223
[2]   冤狱是怎样炼成的——从《窦娥冤》中的举证责任谈起 [J].
易延友 .
政法论坛, 2006, (04) :118-129
[3]   论辩护方以强制程序取证的权利 [J].
陈永生 .
法商研究, 2003, (01) :86-93
[4]  
论实事求是的哲学内涵[J]. 程健康.西安航空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1(02)
[6]   论无罪推定与有罪推定 [J].
李友忠 .
云南法学, 1995, (03) :37-41
[7]   论实事求是与当代中国时代精神 [J].
薛广洲 .
浙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3, (04) :28-33
[8]   坚持实事求是 扬弃无罪推定 [J].
邓崇范 .
求是学刊, 1983, (03) :51-54
[9]   应当批判地继承无罪推定原则 [J].
陈光中 .
法学研究, 1980, (04) :34-36
[10]   略论刑事诉讼中的无罪推定原则 [J].
黄道 .
法学, 1957, (02) :49-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