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秦岭造山带早白垩世大陆裂谷存在的依据——青海同仁地区麦秀山群新建的意义

被引:9
作者
祁生胜 [1 ,2 ,3 ]
邓晋福 [1 ]
赵呈祥 [4 ]
胡旭丽 [5 ]
史连昌 [2 ,3 ]
陈健 [2 ,3 ]
机构
[1]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 青海省地质调查院
[3] 青海省青藏高原北部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重点实验室
[4] 青海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
[5] 青海省第三地质矿产勘查院
关键词
西秦岭造山带; 早白垩世; 麦秀山群陆内裂谷伸展环境;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34.53 [白垩纪(系)];
学科分类号
070903 ;
摘要
青海省唯一的一套早白垩世陆相火山岩地层分布在青海省黄南州同仁县—泽库县之间的麦秀山一带,位于西秦岭地层区泽库地层分区。根据剖面研究和区域地层对比,将这套地层新命名为早白垩世麦秀山群(K1M),下部的紫红—灰紫色中基性火山岩夹砂砾岩新建为多禾茂组(K1d),为一套典型的陆相裂隙式喷发的碱性玄武岩+陆相红层沉积建造,上部的紫红色砂砾岩组合延用万秀组(K1w),为一套冲积扇相陆相红层的类磨拉石建造,二者之间为明显的整合接触关系。根据麦秀山群与上下地层之间的角度不整合接触关系,以及多禾茂组火山岩中的同位素年龄和万秀组的昆虫、叶肢介、植物化石,可确定麦秀山群的形成时代为早白垩世。麦秀山群沿近南北向张裂带分布,是在早白垩世陆内环境下产生并在陆内环境下消亡的陆内裂谷相沉积,它的形成标志着西秦岭地区在早白垩世进入区域性伸展阶段。
引用
收藏
页码:1706 / 1715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青海省板块构造研究.[M].张雪亭等; 主编.地质出版社.2007,
[2]  
板块构造基本问题.[M].李春昱等 著.地震出版社.1986,
[3]  
中国大地构造及其演化.[M].黄汲清指导;任纪舜等执笔;.科学出版社.1980,
[4]   中国大地构造单元划分 [J].
潘桂棠 ;
肖庆辉 ;
陆松年 ;
邓晋福 ;
冯益民 ;
张克信 ;
张智勇 ;
王方国 ;
邢光福 ;
郝国杰 ;
冯艳芳 .
中国地质, 2009, 36 (01) :1-16+255+17
[5]   西秦岭地区晚中生代基性火山岩地球化学特征及构造意义 [J].
范立勇 ;
王岳军 ;
李晓勇 ;
李超文 .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2007, (04) :471-481
[6]   青海西秦岭地区晚中生代基性火山岩地球化学特征及构造意义 [J].
范立勇 ;
王岳军 ;
李晓勇 .
矿物岩石, 2007, (03) :63-72
[7]   青藏高原东北缘多福屯第三纪钠质基性火山岩及构造启示 [J].
郭安林 ;
张国伟 ;
孙延贵 ;
程顺有 .
地学前缘, 2007, (03) :73-83
[8]   中国大陆构造中的西秦岭—松潘大陆构造结 [J].
张国伟 ;
郭安林 ;
姚安平 .
地学前缘, 2004, (03) :23-32
[9]   西秦岭造山带的演化、构造格局和性质 [J].
冯益民 ;
曹宣铎 ;
张二朋 ;
胡云绪 ;
潘晓萍 ;
杨军录 ;
贾群子 ;
李文明 .
西北地质, 2003, (01) :1-10
[10]   青海共和盆地下白垩统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生油意义 [J].
孟元林 ;
肖丽华 ;
侯创业 ;
张庆昌 .
岩石学报, 1999, (04) :630-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