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喷带补灌对冬小麦耗水特性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6
作者
徐学欣 [1 ,2 ]
王东 [1 ]
谷淑波 [1 ]
机构
[1] 不详
[2] 山东农业大学/作物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农业部作物生理生态与耕作重点实验室
[3] 不详
[4] 中国农业大学
[5] 不详
关键词
微喷灌; 带宽; 孔径; 冬小麦; 耗水特性; 籽粒产量;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2.11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为给适于麦田精量灌溉的新型灌溉设施和方法的研发提供理论依据,于2011-2013年冬小麦生长季,选用高产冬小麦品种济麦22为材料,以全生育期不灌水处理和传统畦灌处理为对照,设置6个不同带宽(60、80、100mm)和孔径(1.0和0.8mm)配置的微喷带补灌处理,研究了微喷补灌对冬小麦耗水特性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60~100mm带宽范围内适当增大微喷带带宽,或在80mm带宽下增加内喷孔孔径均可显著提高灌溉水分布均匀系数。带宽80mm、内喷孔孔径1.0mm配置的微喷带灌溉处理(T80/1.0)下小麦拔节期至开花期对80~200cm土层贮水的消耗量低于其他处理,对0~40cm土层贮水的消耗量亦较低,其开花期补灌水量、全生育期总灌水量和总耗水量均低于其他微喷带灌溉处理。T80/1.0处理籽粒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及灌溉效益均显著高于带宽为60mm的处理及内喷孔孔径为0.8mm、带宽为80mm和100mm的处理;T80/1.0处理与传统畦灌处理相比,灌水均匀度和籽粒产量均无显著差异,但全生育期总灌水量减少33.2~70.8mm,总耗水量减少47.6~52.2mm,水分利用效率提高2.1~2.9kg·hm-2·mm-1。说明小麦生育中后期采用带宽80mm、内喷孔孔径1.0mm配置的微喷带进行按需补灌,有明显的节水高产效果。
引用
收藏
页码:472 / 482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33 条
[1]   滴灌条件下免耕对复播油葵土壤水分利用及产量的影响 [J].
蒋桂英 ;
魏建军 ;
刘建国 ;
张全枝 ;
周贵龙 ;
焦晓玲 ;
杨宏伟 .
水土保持学报 , 2012, (06) :301-304
[2]   喷灌条件下玉米地土壤水分动态与水分利用效率 [J].
王勇 ;
白玲晓 ;
赵举 ;
李兴 .
农业工程学报, 2012, 28(S1) (S1) :92-97
[3]  
膜下滴灌条件下滴水量和滴水频率对棉田土壤水分分布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J]. 刘梅先,杨劲松,李晓明,余美,王进.应用生态学报. 2011(12)
[4]   秸秆还田条件下灌水模式对冬小麦产量和水肥利用效率的影响 [J].
党建友 ;
裴雪霞 ;
张晶 ;
王姣爱 ;
曹勇 ;
张定一 .
应用生态学报 , 2011, (10) :2511-2516
[5]   不同灌溉技术条件对冬小麦生产的影响 [J].
杜文勇 ;
何雄奎 ;
胡振方 ;
Zia S ;
Muller J .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2011, 29 (02) :170-174
[6]  
喷灌灌水量对冬小麦生长、耗水与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J]. 于利鹏,黄冠华,刘海军,王相平,王明强.应用生态学报. 2010(08)
[7]   畦田灌水质量评价及水分利用效率分析 [J].
郑和祥 ;
史海滨 ;
程满金 ;
朱敏 ;
Jos Manuel Gonalves .
农业工程学报, 2009, 25 (06) :1-6
[8]   微喷带水量分布特性试验分析 [J].
张学军 ;
吴政文 ;
丁小明 ;
李欣 .
农业工程学报, 2009, 25 (04) :66-69
[9]   喷灌与地面灌溉冬小麦干物质积累、分配和运转的比较研究 [J].
姚素梅 ;
康跃虎 ;
刘海军 .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08, (06) :51-56
[10]   亏缺灌溉下小麦水分利用效率与光合产物积累运转的相关研究 [J].
胡梦芸 ;
张正斌 ;
徐萍 ;
董宝娣 ;
李魏强 ;
李景娟 .
作物学报, 2007, (11) :1884-18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