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19 条
水淹对三峡水库消落带苍耳种子萌发的影响
被引:23
作者:
王强
[1
,2
]
袁兴中
[1
,2
]
刘红
[1
]
林芳淼
[1
,2
]
陈忠礼
[1
,2
]
张跃伟
[1
,2
]
机构:
[1] 重庆大学资源及环境科学学院
[2] 西南资源开发及环境灾害控制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来源:
关键词:
苍耳;
种子萌发;
水淹;
消落带;
三峡水库;
抑制剂;
种群;
D O I:
10.13248/j.cnki.wetlandsci.2011.04.012
中图分类号:
Q948 [植物生态学和植物地理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三峡水库实验性蓄水后,水库消落带内出现了罕见的苍耳(Xanthium sibiricum)带。通过对不同水淹处理后苍耳种子萌发特性的测定,研究水淹对苍耳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苍耳种子具有较强的耐淹能力,即使受近8个月原位水淹胁迫,90%以上的苍耳种子依然保持有生活力。在25℃下,原位水淹的苍耳种子去总苞后的发芽率显著降低,并且发芽率随着水淹强度的增加而降低。在25℃且种子未去总苞条件下,室内干藏的苍耳种子的发芽率与三峡水库消落带海拔160m和150m处放置的苍耳种子的发芽率差异不显著,但显著低于放置在三峡水库消落带海拔170m处的苍耳种子的发芽率。室内浅水浸泡8个月后,苍耳种子各项发芽指标显著提高。短期的原位水淹可以促进具总苞的苍耳种子在常温下的萌发,而长期的原位水淹会降低苍耳种子的萌发,并且其发芽率随着水淹时间的延长和水淹深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
引用
收藏
页码:328 / 333
页数:6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