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渗透裂缝性油藏调剖选井无因次压力指数决策方法

被引:17
作者
冯其红 [1 ]
王森 [1 ]
陈存良 [1 ]
徐春梅 [2 ]
陈荣环 [2 ]
刘保彻 [2 ]
机构
[1] 中国石油大学石油工程学院
[2] 不详
关键词
低渗透; 裂缝性油藏; 调剖; 压力指数; 分形几何; 决策方法;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TE348 [低渗透油田开发];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从低渗透裂缝性油藏的特点出发,分析了将压力指数(PI)决策方法用于低渗透裂缝性油藏调剖选井时遇到的问题,并在PI值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组合参数——无因次PI值。在考虑启动压力梯度和裂缝影响的条件下利用分形几何方法推导了无因次PI值的物理意义,其与储层原始地层系数和当前地层系数的比值成正比,且无因次PI值越小,储层渗流能力增大得越多,存在优势通道的可能性越大,就越需进行调剖。最后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低渗透裂缝性油藏调剖选井无因次压力指数决策方法,通过将该方法应用于长庆油田五里湾一区,证明了其有效性。
引用
收藏
页码:932 / 937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特低渗透砂岩大型露头模型单相渗流特征实验 [J].
徐轩 ;
刘学伟 ;
杨正明 ;
薛成国 ;
滕起 ;
徐依 .
石油学报, 2012, 33 (03) :453-458
[2]   曲流河点砂坝储层水流优势通道及其对剩余油分布的控制 [J].
陈程 ;
宋新民 ;
李军 .
石油学报, 2012, 33 (02) :257-263
[3]   陕北低渗透裂缝性油藏调剖试验研究 [J].
李宪文 ;
郭方元 ;
黎晓茸 ;
王兴宏 ;
谭俊领 ;
徐春梅 .
石油钻采工艺, 2011, 33 (06) :95-98
[4]   特低渗透油藏非线性渗流数值模拟 [J].
杨仁锋 ;
姜瑞忠 ;
刘世华 ;
张晓亮 ;
刘海成 .
石油学报, 2011, 32 (02) :299-306
[5]   “2+3”组合提高采收率技术在濮城低渗油藏的研究与应用附视频 [J].
郑卫宏 ;
马香丽 ;
宋洪峰 ;
南国立 ;
钱伟平 ;
姚庆君 .
石油地质与工程, 2007, (05) :69-72+14
[6]   油田高含水期窜流通道定量描述方法 [J].
彭仕宓 ;
史彦尧 ;
韩涛 ;
黄继新 ;
李海燕 ;
黎锡瑜 ;
胡海涛 .
石油学报, 2007, (05) :79-84
[7]   低孔低渗储层孔隙结构分形特征 [J].
文慧俭 ;
闫林 ;
姜福聪 ;
杨晶霞 .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2007, (01) :15-18+130
[8]   高含水油田深部液流转向技术研究 [J].
刘玉章 ;
熊春明 ;
罗健辉 ;
李宜坤 ;
王平美 ;
刘强 ;
张颖 ;
朱怀江 .
油田化学, 2006, (03) :248-251
[9]   油藏开发流体动力地质作用——以胜坨油田二区为例 [J].
宋万超 ;
孙焕泉 ;
孙国 ;
吴素英 .
石油学报, 2002, (03) :52-55+5
[10]   低渗油藏非线性渗流规律数学模型及其应用 [J].
邓英尔 ;
刘慈群 .
石油学报, 2001, (04) :72-7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