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东北部西宁盆地中始新世-渐新世沉积物颜色与气候变化

被引:35
作者
徐丽 [1 ]
苗运法 [2 ]
方小敏 [2 ,1 ]
宋春晖 [1 ]
夏维民 [1 ]
闫晓丽 [1 ]
韩文霞 [1 ]
张启波 [1 ]
陈传飞 [1 ]
戴霜 [1 ]
机构
[1] 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西部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关键词
气候变化; 古近纪; 西宁盆地; 青藏高原; 沉积物颜色;
D O I
10.13885/j.issn.0455-2059.2009.01.011
中图分类号
P512.2 [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 P467 [气候变化、历史气候];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0706 ; 070601 ;
摘要
始新世—渐新世是古近纪气候变化中最显著的时期.通过对西宁盆地42.5~26.0 Ma沉积物颜色指标的详细分析,发现颜色参数L*,a*,b*曲线明显以32.8 Ma为界分为上下两段.其中:L*值在下段(42.5~32.8 Ma)波动剧烈并呈缓慢降低趋势,至32.8 Ma左右大幅度降低,此后(32.8~26.0 Ma)波动变小、稍有回升;a*,b*值则与L*值的变化趋势相反,在下段(42.5~32.8 Ma)呈逐渐增大趋势,剧烈波动,在32.8 Ma左右时突然大幅度升高,至上段波动变小.结合西宁盆地孢粉、有机质及CaCO3质量分数变化的特征分析,该区域在32.8 Ma时可能发生大幅度的降温事件(对应于海洋记录所揭示的Oi-1事件),此事件之前气候干旱程度相对较弱、氧化作用逐渐增强、气候波动剧烈.在Oi-1事件之后大陆性干旱程度增强、氧化强烈、气候波动幅度较小.这是在该区高分辨率获得Oi-1事件前后气候变化的记录,它对始新世—渐新世全球气候变冷背景下陆地系统响应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引用
收藏
页码:12 / 19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29 条
[1]   庐山JL红土剖面的色度气候意义 [J].
朱丽东 ;
周尚哲 ;
李凤全 ;
叶玮 ;
王天阳 ;
王佳羽 .
热带地理, 2007, (03) :193-197+202
[2]   青藏高原东北部阶段性变形隆升:西宁、贵德盆地高精度磁性地层和盆地演化记录 [J].
方小敏 ;
宋春晖 ;
戴霜 ;
朱迎堂 ;
高军平 ;
张伟林 .
地学前缘, 2007, (01) :230-242
[3]   中新世以来我国季风-干旱环境演化与青藏高原的生长 [J].
安芷生 ;
张培震 ;
王二七 ;
王苏民 ;
强小科 ;
李力 ;
宋友桂 ;
常宏 ;
刘晓东 ;
周卫健 ;
刘卫国 ;
曹军骥 ;
李小强 ;
沈吉 ;
刘禹 ;
艾莉 .
第四纪研究, 2006, (05) :678-693
[4]   临夏盆地13~4.4Ma湖相沉积物颜色记录的气候变化探讨 [J].
宋春晖 ;
白晋锋 ;
赵彦德 ;
金洪波 ;
孟庆泉 .
沉积学报, 2005, (03) :507-513
[5]   碳酸盐研究与其记录的环境变化 [J].
谭红兵 ;
马海州 ;
张西营 .
盐湖研究, 2003, (04) :20-27
[6]   南海北部ODP1144站颜色反射率揭示的千年尺度气候波动 [J].
黄维 ;
翦知湣 ;
CBühring .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2003, (03) :5-10
[7]   青海湖近千年来气候环境变化的湖泊沉积记录 [J].
沈吉 ;
张恩楼 ;
夏威岚 .
第四纪研究, 2001, (06) :508-513
[8]   兰州盆地早第三纪植物及古气候意义 [J].
耿宝印 ;
陶君容 ;
颉光普 .
植物分类学报, 2001, (02) :105-115+194
[9]   李家岗下蜀黄土剖面的反射光谱研究 [J].
夏应菲 ;
汪永进 ;
陈峻 .
土壤学报, 2000, (04) :443-448
[10]  
Uplift of the Tibetan Plateau and environmental changes[J]. LI Jijun and FANG Xiaomin Department of Geography , Lanzhou University , Lanzhou , Causa 730000,China.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199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