槐耳清膏治疗肝癌的实验研究

被引:22
作者
陈大兴
陈孝平
张万广
机构
[1]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同济医院肝脏外科中心
关键词
肝肿瘤/药物疗法; 槐耳/治疗应用; 脐静脉/胚胎学; 内皮细胞/药物作用;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735.7 [肝肿瘤];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目的 探讨槐耳清膏对人胎脐静脉内皮细胞的作用 ,以及其对裸鼠皮下接种肝癌细胞形成肝癌的抑制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用不同浓度的槐耳清膏作用于人胎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 ,观察其对细胞的增殖能力、迁移能力、附壁能力及血管生成的影响 ,同时观察其对裸鼠皮下接种肝癌细胞形成肝癌过程的影响。结果 槐耳清膏≥ 2mg/ml时可显著降低肿瘤组织的血管内皮细胞增殖能力 ,减少血管形成 ,抑制血管内皮细胞的迁移、黏附 ,从而降低微血管密度。槐耳清膏 ( 3g/kg) +MMC( 5 0 0 μg/kg)同时作用于裸鼠的肝癌组织 ,其抑瘤作用最强 ,后依次为MMC组 ,槐耳清膏 ( 3g/kg)组。结论 槐耳清膏对肝癌有抑制作用 ,其可能机制是作用于血管内皮细胞 ,影响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能力、迁移能力、附壁能力及血管生成 ,从而抑制肝癌组织的血管生成 ,降低肝癌组织的微血管密度而发挥抑制肝癌生长的作用
引用
收藏
页码:578 / 582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重组可溶性KDR及其抗体对内皮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 [J].
刘丽 ;
肖畅 ;
王烨 ;
曹颖 .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2002, (01) :23-26
[2]   槐耳清膏诱导人肺腺癌细胞A549凋亡的实验研究 [J].
黄涛 ;
孔庆志 ;
卢宏达 ;
戴观书 .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001, (08) :58+73-58+73
[3]   霉酚酸及地塞米松对内皮细胞血管生成能力的影响 [J].
黄海东 ;
刘志红 ;
刘浩 ;
陈朝红 ;
黎磊石 .
中华医学杂志, 2001, (13) :36-39
[4]   针对肿瘤血管内皮细胞的抗癌治疗研究进展 [J].
张莉 ;
刘皋林 .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2000, (10) :987-990
[5]   真菌抗癌药物槐耳颗粒的研制 [J].
庄毅 .
中国肿瘤, 1999, (12) :540-543
[6]   乳腺疾病中微血管的观察分析 [J].
李宏江 ;
敬静 ;
朱精强 ;
赵扬冰 ;
张世羽 ;
史宗道 .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1999, (05) :285-287
[7]  
黄家驷外科学[M]. 人民卫生出版社 , 吴阶平,裘法祖主编, 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