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工程运用后坝下游分汊型河道演变与调整机理研究

被引:21
作者
李明 [1 ,2 ]
胡春宏 [1 ]
机构
[1]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流域水循环模拟与调控国家重点实验室
[2] 长江航道规划设计研究院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关键词
分汊河型; 三峡工程; 汊道调整; 水沙变化; 分流比;
D O I
10.16239/j.cnki.0468-155x.2017.06.001
中图分类号
TV147 [河道演变];
学科分类号
081502 ;
摘要
2003年三峡水库蓄水运行以来,进入长江中下游的年平均径流量变化不大,但输沙量锐减。分汊河段的演变对水沙条件的变化十分敏感,本文对长江中下游鹅头型、弯曲型、顺直型分汊河段的演变与调整进行了系统分析,分流比及汊道冲淤情况实测资料表明,长江中下游各种分汊河段的演变调整具有较好的一致性,比降较大的汊道趋于发展,与汊道分流比的大小关系不大。对此,分析认为主要是因为来沙大幅度减少后,河道由淤积型转换为冲刷型,水流条件的作用凸显,比降较大的汊道易于多冲或是少淤,随之呈现出发展态势。
引用
收藏
页码:1 / 7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金沙江下游水沙变异及其宏观效应研究 [J].
朱玲玲 ;
陈翠华 ;
张继顺 .
泥沙研究, 2016, (05) :20-27
[2]   三峡水库175m蓄水后荆江典型分汊河段演变趋势预测 [J].
朱玲玲 ;
葛华 .
泥沙研究, 2016, (02) :33-39
[3]   鹅头分汊河段汊道交替演变动力和周期的变化分析 [J].
陈立 ;
仰雨菡 ;
陈珊 ;
平妍容 .
水力发电学报, 2014, 33 (04) :126-131
[4]   三峡水库蓄水后荆江沙质河段冲淤分布特征及成因 [J].
韩剑桥 ;
孙昭华 ;
黄颖 ;
李义天 .
水利学报, 2014, (03) :277-285+295
[5]   三峡工程蓄水运用以来水库排沙效果 [J].
陈桂亚 ;
袁晶 ;
许全喜 .
水科学进展, 2012, 23 (03) :355-362
[6]   三峡下游不同类型分汊河段冲刷调整特点分析 [J].
陈立 ;
周银军 ;
闫霞 ;
罗优 .
水力发电学报, 2011, 30 (03) :109-116
[7]   长江中游瓦口子水道河床演变分析 [J].
黄颖 ;
黄成涛 ;
郑力 ;
裴金林 .
泥沙研究, 2009, (05) :41-46
[8]   长江中游沙市河段演变趋势探析 [J].
江凌 ;
李义天 ;
张为 .
泥沙研究, 2006, (03) :76-81
[9]   丹江口水库下游分汊河道河床演变特点及机理 [J].
韩其为 ;
童中均 .
人民长江, 1986, (03) :27-3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