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15 条
三峡水库蓄水后荆江沙质河段冲淤分布特征及成因
被引:41
作者:
韩剑桥
[1
]
孙昭华
[1
]
黄颖
[2
]
李义天
[1
]
机构:
[1] 武汉大学水资源与水电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2] 长江航道局
来源:
基金: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关键词:
三峡水库;
荆江河段;
冲淤分布;
水沙过程;
D O I:
10.13243/j.cnki.slxb.2014.03.004
中图分类号:
TV14 [泥沙动力学、河流动力学];
学科分类号:
081502 ;
摘要:
根据实测水沙、地形资料,分析了荆江沙质河段内洪枯河槽、宽窄河段等不同部位的冲淤幅度差异,并结合观测资料讨论了河道形态调整对水沙过程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荆江河道泥沙冲淤强度平面分布不均,泥沙冲刷主要集中于枯水河槽,断面形态趋向窄深;宽浅河段冲刷强度大于束窄河段,河道形态沿程趋于均一化。蓄水前河道形态与水沙过程相适应,河床在不同流量下以造床流量为界发生冲淤交替,长时期水沙过程作用下河道整体冲淤平衡。蓄水后含沙量大幅减小、大洪水消减而中洪水持续时间增长是荆江沙质河段冲淤分布特征形成的主要原因。
引用
收藏
页码:277 / 285+295
+295
页数:10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