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下游不同类型分汊河段冲刷调整特点分析

被引:29
作者
陈立
周银军
闫霞
罗优
机构
[1] 武汉大学水资源与水电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河流泥沙工程学; 河床演变; 冲刷调整特点; 分析; 三峡下游; 分汊河道;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TV147 [河道演变];
学科分类号
081502 ;
摘要
针对三峡工程坝下游不同类型分汊河段在三峡蓄水后的演变特点及规律,依据原观资料,对宜昌~虎牙滩河段、宜都河段、关洲河段及芦家河河段进行河床演变分析,并按照水流动力轴线年内交替与否将以上河段分为水流动力轴线年内交替型分汊河道和水流动力轴线年内不交替型分汊河道。研究表明:三峡蓄水后,各典型河段具有各自的演变特点,其主要冲淤规律的不同在于冲刷主要部位的不同,但均为洪水水流动力轴线的所经之地,对于水流动力轴线年内交替型分汊河道而言,表现为其洪水主汊冲刷幅度大于枯水主汊,这一变化显然不利于该类型分汊河段分流格局的稳定,应当引起防洪及航运部门的重视。
引用
收藏
页码:109 / 116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三峡蓄水初期宜昌枯水位稳定机理分析 [J].
葛华 ;
李义天 ;
朱玲玲 ;
孙昭华 .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2009, 41 (01) :47-53
[2]   枢纽下游近坝段不同类型河段的再造床过程及其对航道条件的影响 [J].
陈立 ;
鲍倩 ;
何娟 ;
吴娱 .
水运工程, 2008, (07) :109-114
[3]   长江荆江河段典型洲滩演变机理初探 [J].
段光磊 ;
彭严波 ;
肖虎程 ;
赵兵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2008, (02) :10-15
[4]   葛洲坝下游宜昌-杨家脑河段平面二维水沙数学模型 [J].
谢作涛 ;
侯卫国 ;
任昊 .
水科学进展, 2008, (03) :309-316
[5]   长江中游宜昌~沙市段河床冲淤与枯水位变化 [J].
孙昭华 ;
李义天 ;
李明 ;
葛华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2007, (04) :14-20
[6]   论三峡水库下游的河床冲淤变化 [J].
李义天 ;
孙昭华 ;
邓金运 .
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 2003, (03) :283-295
[7]   三峡水库建成后长江中、下游河道演变的趋势 [J].
韩其为 ;
何明民 .
长江科学院院报, 1997, (01) :13-17+21
[8]  
河流动力学.[M].陈立;明宗富编;.武汉大学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