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摄食-反捕食能力导向的鱼类野化训练方法述评

被引:17
作者
石小涛 [1 ,2 ]
陈求稳 [1 ,2 ]
庄平 [3 ]
刘德富 [1 ]
黄应平 [1 ]
机构
[1] 三峡库区生态环境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三峡大学
[2]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3] 农业部海洋与河口渔业资源及生态重点开放实验室
基金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
关键词
鱼; 存活率; 放流; 训练; 反捕食;
D O I
10.13292/j.1000-4890.2012.0412
中图分类号
S931.5 [资源增殖和种群结构];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鱼类的人工增殖放流未达到预期效果,原因之一是人工放流的鱼在放流后死亡率很高。鱼类在放流前的野化训练可能对提高其成活率有积极作用。本文分析了国内外增殖鱼类放流后成活率低的原因,指出摄食-反捕食能力是影响鱼类放流后成活率的关键要素之一;探讨了影响摄食-反捕食能力的重要因素,包括认知食物和捕食者信息、社会学习经验、环境的复杂程度和鱼类的游泳能力等;展望了鱼类野化训练技术的发展方向。
引用
收藏
页码:3235 / 3240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26 条
[1]   东江草鱼标志放流技术研究 [J].
罗新 ;
张其中 ;
崔淼 .
生态科学, 2011, (06) :575-580+601
[2]   黑龙江鲟鱼人工放流及野化训练 [J].
胡光源 ;
王云山 ;
张忠亮 ;
李育东 ;
韩骥 .
河北渔业, 2011, (07) :34-36
[3]   运动锻炼对鲤鱼幼鱼形态参数的影响 [J].
闫冠杰 ;
曹振东 ;
彭姜岚 ;
付世建 .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 28 (03) :18-21
[4]   长江流域淡水鱼类人工繁殖放流及其生态作用 [J].
朱滨 ;
郑海涛 ;
乔晔 ;
阙延福 ;
常剑波 .
中国渔业经济, 2009, 27 (02) :74-87
[5]   赤眼鳟江河人工放流前适应性驯养试验 [J].
孔彬 ;
林岗 ;
李秀珍 ;
胡小宁 .
广西农业科学, 2008, (04) :540-543
[6]   长江四大家鱼原种放流的历史与现实 [J].
桂建芳 .
中国水产, 2003, (01) :11-12
[7]  
行为生态学[M]. 北京大学出版社 , 尚玉昌编著, 1998
[8]   Effects of training on lipid metabolism in swimming muscles of sea trout (Salmo trutta) [J].
Anttila, Katja ;
Jantti, Maria ;
Manttari, Satu .
JOURNAL OF COMPARATIVE PHYSIOLOGY B-BIOCHEMICAL SYSTEMIC AND ENVIRONMENTAL PHYSIOLOGY, 2010, 180 (05) :707-714
[9]  
Effects of nutritional status on metabolic rate, exercise and recovery in a freshwater fish[J] . Andrew James Gingerich,David P. Philipp,Cory D. Suski.Journal of Comparative Physiology B . 2010 (3)
[10]  
Repeated antipredator conditioning: a pathway to habituation or to better avoidance?[J] . S.Vilhunen.Journal of Fish Biology . 2006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