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存现句中动词非宾格性的压制解释

被引:28
作者
董成如
机构
[1] 苏州大学
关键词
存现句; 非宾格性; 压制; 及物动词; 非作格动词;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H314.3 [句法];
学科分类号
050201 ;
摘要
本文从压制的角度探讨汉语存现句如何将及物动词和非作格动词非宾格化。存现句表示某处隐现和存在某实体,其论元为处所和客体。因此存现句在论元结构和语义上都是非宾格构式。存现句剪切及物动词的施事,抑制非作格动词的施事,但都凸显它们的客体和处所。"了"字存现句和"着"字存现句都是抑制及物动词和非作格动词实施动作的施事性意义,而彰显两类动词所表示的隐现和存在状态的意义。这样,及物动词和非作格动词在论元结构和语义上都被存现句非宾格化了。
引用
收藏
页码:19 / 26+108 +108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汉语存现句中动词的非宾格性 [J].
隋娜 ;
王广成 .
现代外语, 2009, 32 (03) :221-230+328
[2]   相邻关系视角下的双及物句再研究 [J].
徐盛桓 .
外语教学与研究, 2007, (04) :253-260+321
[3]   汉语动词的题元结构与其句法表现 [J].
黄正德 .
语言科学, 2007, (04) :3-21
[4]   存现动词的非宾格性假设 [J].
唐玉柱 .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 (04) :84-87
[5]   论元结构和句式结构互动的动因、机制和条件——表达精细化对动词配价和句式构造的影响 [J].
袁毓林 .
语言研究, 2004, (04) :1-10
[6]   体助词“着”不表示“进行”意义 [J].
钱乃荣 .
汉语学习, 2000, (04) :1-6
[7]   “着(·Zhe)”字补议 [J].
陆俭明 .
中国语文, 1999, (05) :331-336
[8]   经历体存在句 [J].
宋玉柱 .
汉语学习, 1991, (05) :1-6
[9]   略谈“假存在句” [J].
宋玉柱 .
天津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8, (06) :86-89
[10]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教程[M]. 北京大学出版社 , 陆俭明著, 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