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亚湾海域浮游动物生态特征

被引:32
作者
方良 [1 ,2 ]
李纯厚 [1 ]
杜飞雁 [1 ]
贾晓平 [1 ]
张伟 [1 ,2 ]
机构
[1]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农业部海水养殖生态与质量控制重点开放实验室
[2] 广东海洋大学水产学院
关键词
大亚湾; 浮游动物; 丰度; 生物量; 生物多样性;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Q958.8 [水生动物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2004年3月(春季)、5月(夏季)、9月(秋季)和12月(冬季)4个航次对大亚湾海域浮游动物进行了调查。共计鉴定浮游动物128个种类,浮游幼体14个类群。浮游动物出现的种类数依次是:夏季(90种),秋季(81种),冬季(71种),春季(47种)。浮游动物的丰度以夏季最高,平均1013.38 ind.m-3;其次是秋季,平均913.30 ind.m-3;春季最低,平均162.37 ind.m-3。浮游动物生物量的季节变化:秋季(773.89 mg.m-3),夏季(472.82 mg.m-3),冬季(286.44 mg.m-3),春季(164.11 mg.m-3),生物量高低与种类组成关系密切,秋季优势类群为水母类和毛颚类等大型浮游动物,所以生物量较高。4个季节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值、物种均匀度指数J值和物种丰富度指数D值的变化趋势十分相似:春季的3项指数值均最低,冬季最高,夏、秋季节相差不大。此外,分析结果表明:毛颚类作为优势种且4个季节均有出现,是对大亚湾海域水体较20a前水温上升的响应;浮游动物近岸生物量高于湾中部;从丰度的平面分布看,大亚湾海域浮游动物栖息环境已经不同程度受到大型建设工程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引用
收藏
页码:2981 / 2991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大亚湾海域浮游动物生物量变化特征 [J].
杜飞雁 ;
李纯厚 ;
廖秀丽 ;
贾晓平 ;
王雪辉 .
海洋环境科学, 2006, (S1) :37-39+43
[2]   大亚湾浮游植物群落特征 [J].
孙翠慈 ;
王友绍 ;
孙松 ;
张凤琴 .
生态学报, 2006, (12) :3948-3958
[3]   近20年来大亚湾生态环境的变化及其发展趋势 [J].
王友绍 ;
王肇鼎 ;
黄良民 .
热带海洋学报, 2004, (05) :85-95
[4]   大亚湾生态环境的退化现状与特征 [J].
王肇鼎 ;
练健生 ;
胡建兴 ;
韦桂峰 .
生态科学, 2003, (04) :313-320
[5]   台湾南湾区秋末冬初海樽类的种类组成和数量分布 [J].
张金标 ;
黄将修 ;
连光山 .
海洋通报, 2003, (06) :9-16
[6]   台湾海峡东部海域海樽类被囊动物的分布 [J].
张金标 ;
连光山 ;
王云龙 ;
徐兆礼 ;
陈亚瞿 .
台湾海峡, 2003, (03) :279-285
[7]   台湾以北海域浮游桡足类生物海洋学特征的研究Ⅱ.群落特征 [J].
杨关铭 ;
何德华 ;
王春生 ;
苗育田 ;
于洪华 .
海洋学报(中文版), 1999, (06) :72-80
[8]   中国海毛颚类物种多样性的研究 [J].
戴燕玉 .
生物多样性, 1995, (02) :69-73
[9]   南海大鹏湾与大亚湾浮游动物的比较及其与赤潮的关系附视频 [J].
黄亚如 ;
欧强 ;
李锦蓉 ;
钱宏林 .
海洋通报, 1993, (02) :46-51
[10]   东黄海秋季浮游动物优势种聚集强度与鲐鲹渔场的关系 [J].
徐兆礼 ;
陈亚瞿 .
生态学杂志, 1989, (04) :13-1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