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修正案(九)》中有关恐怖主义、极端主义犯罪的刑事立法——从如何限缩抽象危险犯的成立范围的立场出发

被引:72
作者
黎宏
机构
[1] 清华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恐怖主义; 极端主义; 抽象危险犯;
D O I
10.19563/j.cnki.sdzs.2015.06.013
中图分类号
D924.3 [分则];
学科分类号
030104 ;
摘要
《刑法修正案(九)》大量采用抽象危险犯的立法模式以应对我国目前日益猖獗的具有恐怖主义、极端主义背景的暴力恐怖犯罪。从风险社会中安全刑法观的角度来看,这种做法有其合理性。但从强调保护法益和保障人权之间衡平的刑法基本宗旨的角度来看,对上述条文的适用,必须考察"有无法定的足以造成法益侵害的行为事实",以对有关恐怖主义、极端主义犯罪的成立范围进行妥当限定。
引用
收藏
页码:84 / 95+199 +199
页数:13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恐怖主义与刑法规范 [J].
刘仁文 .
中国法律评论, 2015, (02) :168-174
[2]   恐怖主义犯罪刑事立法的缺陷及完善——以《刑法修正案九》草案为中心 [J].
尹俊杰 .
法制博览, 2015, (13) :22-23
[3]   2014年中国犯罪形势分析与2015年预测 [J].
靳高风 .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 31 (02) :1-8
[4]   极端主义犯罪辨析——基础理论与立法剖析 [J].
卢有学 ;
吴永辉 .
西南政法大学学报, 2015, 17 (02) :34-46
[6]   风险社会下的我国刑事政策与刑事立法 [J].
沈柳兰 .
江苏警官学院学报, 2013, 28 (03) :5-11
[7]   恐怖主义犯罪发展特点分析 [J].
王雪梅 .
环球法律评论, 2013, 35 (01) :21-33
[8]   中亚宗教极端型恐怖犯罪及其预防 [J].
李瑞生 ;
马悦宸 .
环球法律评论, 2013, 35 (01) :34-45
[9]   略论恐怖主义行为罪与恐怖活动罪 [J].
古丽燕 .
新疆社会科学, 2010, (06) :90-94+142
[10]   安全刑法:和谐社会中的刑法新面貌 [J].
王振 .
江西公安专科学校学报, 2008, (03) :2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