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融合·多元:新工科建设的三重向度

被引:16
作者
张勇 [1 ,2 ]
机构
[1] 宁波大学阳明学院
[2] 河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关键词
新工科建设; 新工科教育文化; 学科交叉融合; 多元化培养; 总体性;
D O I
10.15998/j.cnki.issn1673-8012.2018.04.008
中图分类号
G642 [教学理论、教学法];
学科分类号
040102 ;
摘要
新工科建设具有新工科教育文化、学科交叉融合和多元化培养三重向度。其中,新工科教育文化是新工科建设的目标,学科交叉融合是新工科建设的路径,多元化培养是新工科建设的动力。新工科教育文化是在新工科建设中形成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的总和,是工程教育"新理念"的升华,主要包括器物、制度、行为和精神4个层面的内容,其发展需要从理论、制度和机制上进行顶层设计,并在全社会营造一种良好的社会协商氛围;新工科建设应该是一种宽口径的工程教育,强调学科专业间的交叉与融合,而学科交叉融合的关键在于坚持社会性、系统性和多样性原则,注重学科群的模块化设计;新工科的多元化培养强调培养目标、培养内容、培养方法和培养标准的多元化,其目标的实现得益于学科或专业的谱系化设计,以及政府、高校、企业、专业性社会团体等工程教育责任共同体的协力推进。新工科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用一种"总体性"的视野与方法进行审视,即应从历史性总体、结构性总体和实践性总体3个维度进行"总体性"构架。
引用
收藏
页码:90 / 99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18 条
[1]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M].周洪林编著;.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
[2]  
科学研究的艺术.[M].[英]贝弗里奇(W·I·B·Beveridge) 著;陈捷 译.科学出版社.1979,
[3]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马克思;恩格斯 著;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 译.人民出版社.1972,
[4]   多学科交叉融合的新生工科专业建设 [J].
林健 .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18, (01) :32-45
[5]   理念与现实:我国高等工程教育加入《华盛顿协议》后的发展趋向探析 [J].
陈涛 ;
邵云飞 .
高校教育管理, 2018, 12 (01) :54-60
[6]   《华盛顿协议》:内涵阐释与中国实践——兼谈与“新工科”建设的实质等效性 [J].
陈涛 ;
邵云飞 .
重庆高教研究, 2018, (01) :56-64
[7]   我国高校“新工科”建设的实践探索与分类发展 [J].
张海生 .
重庆高教研究, 2018, 6 (01) :41-55
[8]   “新工科”建设的背景、价值向度与预期效果 [J].
张海生 .
湖北社会科学, 2017, (09) :167-173
[9]   融合、开放、自适应的地方院校新工科体系建设思考 [J].
施晓秋 ;
赵燕 ;
李校堃 .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17, (04) :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