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工科”建设的背景、价值向度与预期效果

被引:75
作者
张海生
机构
[1] 重庆文理学院期刊编辑部
关键词
新经济; “新工科”; “大工程观”; 中国特色; 价值判断; 预期效果;
D O I
10.13660/j.cnki.42-1112/c.014330
中图分类号
G649.2 [中国];
学科分类号
040106 ;
摘要
在知识经济、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蓬勃发展的新形势下,我国传统的高等工程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已不能适应和引领新经济的发展需求,迫切需要采用新技术建设和发展一批新兴工科,或改造和升级一批传统工科。结合国际高等工程教育改革的新动向和国内高等工程教育改革的现实基础,至少可以对"新工科"建设有以下五个价值预判:与传统高等工程教育理念相对,"新工科"是一种新型的高等工程教育理念,即大工程理念;与发展繁荣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所提供的新观念不同,"新工科"建设提供的是新技术,是高等教育发挥经济功能的一个面向;"新工科"是院校应用转型发展的一个新阶段、新层次和新高度;"新工科"建设必须植根于中国大地本土文化,具有中国特色;从技术创新与颠覆的角度看,"新工科"既"新"又"旧"。基于对"新工科"建设的价值预判,"新工科"建设应在国家、社会、高校自身以及学生个人4个层面发挥积极作用,即应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适应引领新经济的现实需求和未来发展,回归高校自主办学和特色发展的本真,提升学生个人的综合素质和跨界整合能力。
引用
收藏
页码:167 / 173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8 条
[1]   新工科建设背景下地方高校工程教育改革发展刍议 [J].
夏建国 ;
赵军 .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17, (03) :15-19+65
[2]   新工科建设与发展的路径思考 [J].
陆国栋 ;
李拓宇 .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17, (03) :20-26
[3]   新工科建设的内涵与行动 [J].
钟登华 .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17, (03) :1-6
[4]   面向新工业体系的新工科 [J].
朱正伟 ;
周红坊 ;
李茂国 .
重庆高教研究, 2017, 5 (03) :15-21
[5]   关于综合性高校开展新型工程教育的思考 [J].
徐雷 ;
胡波 ;
冯辉 ;
韩伟力 .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17, (02) :6-12
[6]   关于综合性大学培养新工科人才的思考与探索 [J].
陈慧 ;
陈敏 .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17, (02) :19-23+47
[7]   大学本科教学方式的回归与创新 [J].
杨兴林 .
重庆高教研究, 2017, (02) :3-9
[8]   加快发展和建设新工科 主动适应和引领新经济 [J].
吴爱华 ;
侯永峰 ;
杨秋波 ;
郝杰 .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17, (01) :1-9
[9]   论外部社会对中世纪大学的影响 [J].
张海生 ;
魏芳芳 .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 30 (04) :138-144
[10]   论行业特色型院校的回归与发展 [J].
潘懋元 ;
陈斌 .
重庆高教研究, 2016, 4 (01) :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