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刑案件裁判中非刑法规范因素考量

被引:22
作者
张心向
机构
[1] 南开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死刑案件结构; 社会学裁判模式; 法理学裁判模式; 非刑法规范因素; 裁判权重;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25.2 [刑事诉讼法];
学科分类号
030106 ;
摘要
死刑案件的法律结构与社会结构,决定了其法理学裁判模式与社会学裁判模式并存的不可避免性。非刑法规范因素作为一种法源形式,在死刑案件的裁判过程中,通过反映案件社会结构的价值判断与表现案件法律结构的逻辑推理,进入裁判规范范畴。但基于现代刑事法治的基本要求,非刑法规范因素在死刑案件裁判过程中,不具有独立的裁判功能,其裁判价值只有依附于刑法规范才能彰显。同时,非刑法规范因素介入死刑案件的裁判只有给予一定的制度性规制,才能在加强死刑司法控制的同时,又能使死刑案件的裁判更加理性、规范、安全。
引用
收藏
页码:1021 / 1045
页数:25
相关论文
共 25 条
[1]   关于中国现阶段慎用死刑的思考 [J].
赵秉志 .
中国法学, 2011, (06) :5-22
[2]   刑法裁判规范之品性——基于司法实践建构的视野 [J].
张心向 .
天津法学, 2011, 27 (02) :14-21
[4]   论民事赔偿与死刑的限制适用 [J].
赵秉志 ;
彭新林 .
中国法学, 2010, (05) :52-62
[5]   刑法解释的另一种路径:以“合类型性”为中心 [J].
杜宇 .
中国法学, 2010, (05) :176-190
[6]   死刑案件可以并需要和解吗? [J].
孙万怀 .
中国法学, 2010, (01) :180-191
[7]   论定罪量刑的社会学模式 [J].
汪明亮 .
现代法学, 2009, 31 (05) :78-90
[8]   因被告人方赔偿而改判的死刑案件情况分析 [J].
于天敏 ;
汤茜茜 ;
李星 .
人民检察, 2009, (08) :26-28
[9]   公众舆论与量刑政策:影响模式和参与机制 [J].
赵秉志 ;
赵书鸿 .
法制与社会发展, 2008, (06) :30-40
[10]   现代法治语境中的刑事政策 [J].
梁根林 .
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 2008, (04) :152-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