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行为干预模式研究

被引:7
作者
李建卓 [1 ]
康殿民 [2 ]
机构
[1] 山东省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
[2] 山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关键词
艾滋病; 行为干预; 模式;
D O I
10.16406/j.pmt.issn.1672-9153.2009.10.031
中图分类号
R512.91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艾滋病)];
学科分类号
100401 ;
摘要
行为干预是目前艾滋病防治唯一可行且有效的方法。本文首先概述了行为干预的理论基础,分析了我国开展艾滋病行为干预的模式,主要包括综合性干预模式、推广安全套模式、同伴教育、社区干预、针具交换与美沙酮维持治疗及政策和环境干预,并阐述了各种模式的成效。同时,提出艾滋病行为干预中存在的问题,建议加强对艾滋病的宣传力度,因地制宜,探讨适合中国国情及社会发展阶段的有效模式,以达到真正实现有效防控艾滋病流行的目的。
引用
收藏
页码:989 / 991+993 +993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1]   南京高校大学生预防艾滋病同伴教育效果评价 [J].
王晓丽 ;
周亚夫 .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 (04) :332-335
[2]   中国9城市2250例男男性接触者HIV/AIDS相关状况调查概况 [J].
张北川 ;
李秀芳 ;
储全胜 ;
汪宁 ;
汪兆国 ;
周生建 ;
童传良 ;
张敬东 ;
管文辉 ;
崔兆麟 ;
王夏 .
中国艾滋病性病, 2008, 14 (06) :541-547
[3]   吸毒人群针具交换干预预防艾滋病传播的效果评价 [J].
陈良宽 ;
李文杰 ;
麦荣建 ;
刘昌锦 ;
范子凡 ;
陈振奋 ;
冯进庞 .
中国热带医学, 2007, (11) :2138-2139+2142
[4]   安全套使用项目对降低我国艾滋病性病传播的作用及其可行性研究 [J].
魏善波 ;
陈仲丹 ;
周旺 ;
山建国 ;
石卫东 ;
王红方 ;
徐业华 ;
蔡才焱 .
中国预防医学杂志, 2006, (04) :283-287
[5]   楚雄市开展暗娼人群艾滋病行为干预项目效果分析 [J].
邹云东 ;
何成友 ;
杨家恒 .
卫生软科学, 2006, (03) :245-248
[6]   暗娼人群行为干预与安全套社会营销相结合的干预模式及其效果分析——红塔区高危人群STD/AIDS综合干预项目 [J].
张应留 ;
李昆 ;
马懿 ;
李金林 ;
张纯 ;
李福荣 ;
李连学 ;
尹丽红 ;
卢蕊 .
卫生软科学, 2006, (03) :228-231
[7]   艾滋病患者的社区支持 [J].
向德平 ;
陈琦 .
学术论坛, 2004, (03) :141-144
[8]   艾滋病行为干预研究现状 [J].
邵月琴 ;
姜庆五 ;
戴依群 .
现代预防医学, 2004, (02) :208-210
[9]   推广使用安全套策略及其在防制AIDS中的作用 [J].
曹洪涛 .
中国艾滋病性病, 2003, (03) :185-186
[10]   行为转变理论模式与艾滋病行为干预 [J].
徐缓 ;
何景琳 .
中国健康教育, 2002, (02) :56-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