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能源消费碳排放变化的驱动因素研究——基于LMDI-PDA分解法

被引:40
作者
范丹 [1 ,2 ]
机构
[1] 东北财经大学数学与数量经济学院
[2] 中国科学院预测科学研究中心东北分中心
关键词
能源消费; 碳排放; 因素分解; LMDI-PDA分解;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502 [污染分析与测定];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083002 ;
摘要
将DEA中基于能源投入的Shephard距离函数引入到LMDI分解模型中,建立了1995~2010年中国6大产业能源消费碳排放7因素分解模型.研究结果显示,产业结构效应、经济产出效应、人口规模效应、能源绩效效应对碳排放的增加具有一定的拉动作用,其中经济产出效应的累积贡献率最大为135%,产业结构效应、人口规模效应、能源绩效效应对碳排放累积贡献率分别为10.74%、9.39%、0.65%;潜在能源强度效应对碳排放下降的累积贡献率最大为54.6%,说明产业能源强度的调整空间较大,且抑制效应逐年增强;能源结构效应、能源技术进步效应对我国碳减排的累积贡献率分别为0.2%和1.04%,贡献微弱,亟待提高;从产业层面研究发现,农林牧渔业、建筑业、批发零售和住宿餐饮业和其他行业的低碳发展较好,工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低碳发展不佳,工业始终是我国碳排放的主要来源.
引用
收藏
页码:1705 / 1713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20 条
[1]   工业碳排放驱动因素研究:一种生产分解分析新方法 [J].
孙作人 ;
周德群 ;
周鹏 .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12, 29 (05) :63-74+133
[2]   中国能源消耗碳排放的影响因素分析及政策启示 [J].
许士春 ;
习蓉 ;
何正霞 .
资源科学, 2012, 34 (01) :2-12
[3]   基于LMDI的山东省能源消费碳排放因素分解 [J].
宋杰鲲 .
资源科学, 2012, 34 (01) :35-41
[4]   中国碳排放变动的因素分解分析 [J].
田立新 ;
张蓓蓓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1, 21 (11) :1-7
[5]   中国能源消费碳排放变化的因素分解及实证分析 [J].
朱勤 ;
彭希哲 ;
陆志明 ;
吴开亚 .
资源科学, 2009, 31 (12) :2072-2079
[6]   中国碳排放影响因素分解及其周期性波动研究 [J].
宋德勇 ;
卢忠宝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9, 19 (03) :18-24
[7]  
中国CO2排放趋势的经济分析[J]. 冯相昭,邹骥.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8(03)
[8]   中国碳排放特征及其动态演进分析 [J].
胡初枝 ;
黄贤金 ;
钟太洋 ;
谭丹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8, (03) :38-42
[9]  
中国碳排放的因素分解模型及实证分析:1995-2004[J]. 徐国泉,刘则渊,姜照华.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6(06)
[10]   International comparison of industrial CO2 emission trends and the energy efficiency paradox utilizing production-based decomposition [J].
Kim, Kyunam ;
Kim, Yeonbae .
ENERGY ECONOMICS, 2012, 34 (05) :1724-17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