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间条件下模拟CO2浓度升高开顶式气室的改进及其效果

被引:8
作者
郭艳亮 [1 ,2 ]
王晓琳 [2 ]
张晓媛 [2 ]
王丽梅 [1 ,2 ]
郑纪勇 [1 ,2 ]
李世清 [1 ,2 ]
机构
[1]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
[2]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关键词
CO2浓度升高; 开顶式气室; 原位模拟; 改进效果; 春玉米;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3 [玉米(玉蜀黍)];
学科分类号
0901 ;
摘要
为提高传统开顶式气室(Open-top chamber,OTC)在田间条件下原位模拟大气CO2浓度升高对作物生长影响的适用性和精度,通过尺寸放大(长×宽×高=4.0 m×4.0 m×3.0 m)、形状调整(正四边形棱柱状)、新材料应用(塑钢PC结构)及内部CO2浓度优化控制等措施对其进行了改进,并利用改进的OTC分别于2015—2016年在旱作春玉米农田原位模拟大气CO2浓度升高的情形,通过对比玉米生育期内OTC内外CO2浓度、温度和空气相对湿度,探讨了其模拟效果。结果表明:可控CO2OTC内部CO2浓度能够控制在预期值范围内,2015年控制误差范围为-17.2~0.2μmol·mol-1,2016年为-5.4~0.1μmol·mol-1,控制效果良好;可控CO2OTC对室内气温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与气室外相比,在白天2015年平均增温0.8℃,差异显著(P<0.05),2016年平均增温0.4℃,差异不显著(P>0.05);可控CO2OTC内部空气相对湿度与大田相比有所降低,2015年约降低2.4%,2016年降低了3.1%,差异均不显著(P>0.05)。研究表明,改进后的开顶式气室性能稳定,模拟精度高,能够较为准确地反映CO2浓度升高后的旱作春玉米生长,可用于今后的大田模拟试验研究。
引用
收藏
页码:1034 / 1043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18 条
[1]   开顶式气室内外冬小麦光合特性差异比较 [J].
张金恩 ;
肖洪 ;
郑有飞 ;
吴荣军 ;
赵泽 ;
陆魁东 .
生态学报, 2015, 35 (21) :6993-7002
[2]   开顶式气室原位模拟温度和CO2浓度升高在早稻上的应用效果 [J].
万运帆 ;
游松财 ;
李玉娥 ;
王斌 ;
高清竹 ;
秦晓波 ;
刘硕 .
农业工程学报, 2014, 30 (05) :123-130
[3]   大气CO2浓度升高和施氮对棉田土壤理化性质及微生物区系的影响 [J].
尹飞虎 ;
高志建 ;
谢宗铭 ;
刘长勇 ;
李晓兰 ;
李全胜 ;
刘瑜 .
地理研究, 2013, 32 (02) :214-222
[4]   二氧化碳浓度增高对稻、麦品质影响研究进展 [J].
谢立勇 ;
林而达 .
应用生态学报, 2007, (03) :659-664
[5]   OTC-Ⅰ型开顶式气室优化设计与性能分析 [J].
阮亚男 ;
陈振举 ;
陈玮 ;
何兴元 ;
苏道岩 ;
张粤 .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 2006, (S1) :220-222
[6]   大气CO2浓度升高对农田生态系统的影响 [J].
潘红丽 ;
赵秀兰 ;
谢祖彬 ;
朱建国 .
云南环境科学, 2005, (04) :6-9
[7]   用于研究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对农田有害生物影响的田间试验装置——改良的开顶式气室 [J].
陈法军 ;
戈峰 ;
苏建伟 .
生态学杂志, 2005, (05) :585-590
[8]   设施内空气湿度调控新技术 [J].
王彩霞 .
安徽农业科学, 2003, (06) :1091-1091
[9]   稻麦轮作FACE系统平台Ⅰ.系统结构与控制 [J].
刘钢 ;
韩勇 ;
朱建国 ;
冈田益己 ;
中村浩史 ;
吉本真由美 .
应用生态学报, 2002, (10) :1253-1258+1235
[10]   OTC-1型开顶式气室的结构和性能与国内外同类气室的比较 [J].
王春乙 .
环境科学进展, 1996, (01) :5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