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社会中运动式治理的价值探讨——以元镇环境治理为例

被引:16
作者
王刘飞
王毅杰
机构
[1] 河海大学社会学系
关键词
转型社会; 运动式治理; 环境治理;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426.72 []; F713.2 [商品收购]; X322 [部门环境规划与管理];
学科分类号
020205 ; 0202 ; 1201 ; 083305 ;
摘要
在当前中国社会转型背景下,运动式治理有其特定价值。文章以废旧塑料产业环境治理为例,从"内"(科层组织体系)与"外"(治理对象所处社会结构)两方面着手探讨它们如何互动以彰显运动式治理的价值。通过比较第一阶段"去问题化"的低效和第二阶段"全面取缔"的有效环境治理策略,研究发现:科层组织所面临的激励环境、当地社会产业结构形态共同影响政府运动式治理的政策实施过程,这种实践也会反向形塑科层组织体系与调整当地产业结构,最终影响治理结果走向。即当治理议题处于强政治激励,且政府治理的方向与社会产业转型、民众认知方向一致时,治理能有效调整当地经济结构与改善生态环境。由此,在社会转型的复杂环境下,社会治理应当转变对象观以及考虑治理对象所属的社会环境,以提升治理成效。
引用
收藏
页码:48 / 58+152 +152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31 条
[1]   “运动式”治污:中国的环境威权主义及其效果检视 [J].
贺璇 ;
王冰 .
人文杂志, 2016, (10) :121-128
[2]   我国运动式治理的发生机制:一个宏观层面的分析框架 [J].
柏必成 .
学习论坛, 2016, 32 (07) :49-53
[3]   环境问题的技术呈现、社会建构与治理转向 [J].
陈阿江 .
社会学评论, 2016, 4 (03) :53-60
[4]   弱排名激励的社会学分析——以环保部门为例 [J].
练宏 .
中国社会科学, 2016, (01) :82-99+205
[5]   制度建设中的运动式治理——对运动式治理的再思考 [J].
任星欣 ;
余嘉俊 ;
施祖麟 .
公共管理评论, 2015, 19 (02) :75-85
[6]   常规治理何以替代运动式治理——基于一个县计划生育史的考察 [J].
陈恩 .
社会学评论, 2015, 3 (05) :63-77
[8]   再论行政发包制:对评论人的回应 [J].
周黎安 .
社会, 2014, 34 (06) :98-113
[9]   中国国家治理及其模式:一个整体性视角 [J].
周雪光 .
学术月刊, 2014, 46 (10) :5-1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