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的信息技术方法框架构建

被引:10
作者
张智 [1 ]
党安荣 [1 ]
侯妙乐 [2 ]
邬东璠 [1 ]
王卓男 [3 ]
张仲伍 [4 ]
信泰琦 [5 ]
机构
[1]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清华大学)
[2] 北京建筑大学测绘与城市空间信息学院
[3] 内蒙古工业大学建筑学院
[4] 山西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5] 北京帝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关键词
遥感; 长城文化遗产; 保护与利用; 信息技术; 循证分析; 科学推演;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K878.3 [居住遗址]; TP399-C1 [];
学科分类号
060107 ; 081203 ; 0835 ;
摘要
基于长城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的内在需求和长城学理论,首先明确信息技术作用于长城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的内涵。然后运用数字孪生理论与方法,结合新型信息技术发展趋势,探索长城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的信息技术方法框架。该方法框架以"循证分析"与"科学推演"两部分为关键内容,涵盖长城文化遗产数据采集技术方法、模型构建技术方法、定量分析技术方法、虚拟修复技术方法、展示传承技术方法等5个方面。基于该方法框架进一步构建面向长城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研究的技术方案,并以山西省老牛湾堡为例说明该技术方案的具体应用路径。方法框架和技术方案的提出不仅立足于解决长城文化遗产数字化表观与外形的问题,更要揭示长城文化遗产的内涵与实质,有助于从根本上实现长城文化遗产体系的有效保护与永续利用。
引用
收藏
页码:2339 / 2350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36 条
[1]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信息技术方法研究进展与趋势 [J].
党安荣 ;
梁媛媛 ;
陈麦尼 ;
吴冠秋 .
中国名城, 2021, 35 (04) :33-37
[2]  
红外光谱结合PCA-LDA对嘉峪关戏台文物建筑彩画胶料种类的判别[J]. 杨璐,黄建华,陈欣楠,王丽琴,卫引茂.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21(03)
[3]   基于GIS的明长城紫荆关防区防御性聚落空间特征研究 [J].
解丹 ;
张铭昊 ;
谭立峰 .
中国文化遗产, 2020, (06) :97-104
[4]   虚拟现实技术在文化遗产领域的应用 [J].
李旭健 ;
李皓 ;
熊玖朋 .
科技导报, 2020, 38 (22) :50-58
[5]   基于众源数据的广武月亮门虚拟修复 [J].
王瑞玲 ;
董友强 ;
乔云飞 ;
华巍 ;
侯妙乐 .
地理信息世界, 2020, 27 (05) :7-11
[6]   基于多种数据源的三维重建方法研究——以北京明长城为例 [J].
霍芃芃 ;
侯庆明 ;
周庆 ;
李兵 ;
侯妙乐 .
测绘通报, 2020, (S1) :262-267
[7]   从遥感考古走向空间考古——文化遗产保护时代的新任务 [J].
王心源 ;
骆磊 .
遥感学报, 2020, 24 (07) :837-841
[8]   文化遗产数字化展示与互动技术研究与进展 [J].
潘志庚 ;
袁庆曙 ;
陈胜男 ;
张明敏 .
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 2020, 47 (03) :261-273
[9]   空间人文视角下明长城文化遗产数据库建设及应用 [J].
张玉坤 ;
徐凌玉 ;
李严 ;
何捷 .
古建园林技术, 2019, (02) :78-83+94
[10]  
面向新型空间规划的技术方法体系研究[J]. 党安荣,甄茂成,许剑,佟彪.城市与区域规划研究. 2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