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渤中凹陷油气资源潜力与分布定量评价

被引:25
作者
姜福杰 [1 ,2 ]
庞雄奇 [1 ,2 ]
机构
[1]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
[2]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盆地与油藏研究中心
关键词
渤中凹陷; 油气成藏体系; 油气成藏门限; 聚集烃量; 资源评价;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渤中凹陷是渤海海域最大的富生烃凹陷,但对其油气资源潜力和分布规律认识不清,制约着油气的勘探进展。以油气成藏体系为评价单元,应用油气成藏门限理论,基于物质平衡原理对环渤中凹陷油气资源潜力和分布特征进行了定量评价。研究结果表明,环渤中凹陷上、下油气成藏组合各划分为6个成藏体系,环凹陷总可供聚集油量为60.265×108t,上、下成藏组合分别为43.185×108t和17.080×108t,总可供聚集气量为27.03×1011m3,上、下成藏组合分别为17.76×1011m3和9.27×1011m3。其中,石臼坨油气成藏体系(Ⅰ)和渤东油气成藏体系(Ⅱ)可供聚集烃量最大,是进一步勘探的有利方向。
引用
收藏
页码:23 / 29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32 条
[1]   全球油气勘探领域地质特征、重大发现及非常规石油地质 [J].
邹才能 ;
张光亚 ;
陶士振 ;
胡素云 ;
李小地 ;
李建忠 ;
董大忠 ;
朱如凯 ;
袁选俊 ;
侯连华 ;
瞿辉 ;
赵霞 ;
贾进华 ;
高晓辉 ;
郭秋麟 ;
王岚 ;
李新景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10, 37 (02) :129-145
[2]   松辽盆地生油门限重新厘定及其意义 [J].
卢双舫 ;
李娇娜 ;
刘绍军 ;
冯子辉 ;
李景坤 ;
霍秋立 ;
王雪 ;
薛海涛 ;
李吉君 ;
申家年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9, 36 (02) :166-173
[3]   东营凹陷油气成藏体系的划分及定量评价 [J].
姜福杰 ;
姜振学 ;
庞雄奇 .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2008, (05) :651-660
[4]   渤中坳陷断裂构造特征及其对油气的控制 [J].
孙永河 ;
漆家福 ;
吕延防 ;
韩华君 .
石油学报, 2008, (05) :669-675
[5]   松辽盆地滨北地区中浅层油气成藏体系定量研究 [J].
姜福杰 ;
姜振学 ;
田丰华 ;
王显东 .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 (06) :13-18+6
[6]   渤海湾盆地渤中凹陷下第三系烃源岩生烃史 [J].
高喜龙 ;
肖贤明 ;
赵必强 ;
鹿洪友 ;
唐永春 .
沉积学报, 2004, (02) :359-364
[7]   油气成藏门限研究及其在济阳坳陷中的应用 [J].
庞雄奇 ;
李丕龙 ;
金之钧 ;
张善文 ;
左胜杰 ;
陈冬霞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3, (03) :204-209
[8]   渤中坳陷上第三系三角洲的发现、沉积特征及其油气勘探意义 [J].
徐长贵 ;
姜培海 ;
武法东 ;
杨波 ;
厉大亮 .
沉积学报, 2002, (04) :588-594
[9]   门限控烃作用及其在有效烃源岩判别研究中的应用 [J].
姜振学 ;
庞雄奇 ;
金之钧 ;
周海燕 ;
王显东 .
地球科学, 2002, (06) :689-695
[10]   渤海湾盆地渤中坳陷东营组烃源岩的烃源前景 [J].
黄正吉 ;
李友川 .
中国海上油气地质, 2002, (02) :47-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