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西北太平洋与南海热带气旋活动异常的成因分析

被引:6
作者
龚振淞
陈丽娟
机构
[1] 国家气候中心中国气象局气候研究开放实验室
关键词
热带气旋; 西太平洋副高; 季风槽; 垂直风切变; 次表层海温;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44 [热带气象];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利用中国气象局热带气旋(TC)资料、NCEP/NCAR再分析资料和美国NOAA向外长波辐射(OLR)等资料,分析了2010年西北太平洋(WNP)及南海(SCS)热带气旋活动异常的可能成因,讨论了同期大气环流配置和海温外强迫对TC生成和登陆的动力和热力条件的影响。结果表明,2010年生成TC频数明显偏少,生成源地显著偏西,而登陆TC频数与常年持平。导致7~10月TC频数明显偏少的大尺度环境场特征为:副热带高压较常年异常偏强、西伸脊点偏西,季风槽位置异常偏西,弱垂直风切变带位置也较常年偏西且范围偏小,南亚高压异常偏强,贝加尔湖附近对流层低高层均为反气旋距平环流,这些关键环流因子的特征和配置都不利于TC在WNP的东部生成。影响TC活动的外强迫场特征为:2010年热带太平洋经历了ElNio事件于春末夏初消亡、LaNia事件于7月形成的转换;7~10月,WNP海表温度维持正距平,140°E以东为负距平且对流活动受到抑制;暖池次表层海温异常偏暖,对应上空850hPa为东风距平,有利于季风槽偏西和TC在WNP的西北侧海域生成。WNP海表温度和暖池次表层海温的特征是2010年TC生成频数偏少、生成源地异常偏西的重要外强迫信号。有利于7~10月热带气旋西行和登陆的500hPa风场特征为:北太平洋为反气旋环流距平,其南侧为东风异常,该东风异常南缘可到25°N,并向西扩展至中国大陆地区;南海和西北太平洋地区15°N以南的低纬也为东风异常;在这样的风场分布型下,TC容易受偏东气流引导西行并登陆我国沿海地区。这是2010年生成TC偏少但登陆TC并不少的重要环流条件。
引用
收藏
页码:342 / 352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20 条
[1]   2010年海洋和大气环流异常及对中国气候的影响 [J].
贾小龙 ;
陈丽娟 ;
龚振淞 ;
王遵娅 ;
袁媛 ;
孙丞虎 .
气象, 2011, 37 (04) :446-453
[2]   2008年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活动特征分析 [J].
王瑾 ;
柯宗建 ;
江吉喜 .
气象, 2009, 35 (12) :44-50
[3]   影响登陆我国不同区域热带气旋活动的大尺度环流定量分析 [J].
王磊 ;
陈光华 ;
黄荣辉 .
大气科学 , 2009, (05) :916-922
[4]   亚洲-太平洋涛动与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频数的关系 [J].
周波涛 ;
崔绚 ;
赵平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8, (01) :118-123
[5]   2006年夏季西太平洋热带气旋活动的初步研究 [J].
刘舸 ;
张庆云 ;
孙淑清 .
气候与环境研究, 2007, (06) :738-750
[6]   西北太平洋台风生成频次的新预测因子和新预测模型 [J].
范可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7, (09) :1260-1266
[7]   北太平洋涛动与台风和飓风频次的关系研究 [J].
王会军 ;
孙建奇 ;
范可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7, (07) :966-973
[8]   北太平洋海冰,一个西北太平洋台风生成频次的预测因子? [J].
范可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7, (06) :851-856
[9]   西北太平洋台风生成频次与南极涛动的关系 [J].
王会军 ;
范可 .
科学通报, 2006, (24) :2910-2914
[10]   西北太平洋暖池热状态对热带气旋活动的影响 [J].
陈光华 ;
黄荣辉 .
热带气象学报, 2006, (06) :527-5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