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江三角洲地区重大短时强降水的基本流型与环境参量特征

被引:88
作者
陈元昭 [1 ,2 ]
俞小鼎 [2 ,3 ]
陈训来 [1 ,2 ]
机构
[1] 深圳市气象局
[2] 深圳南方强天气研究重点实验室
[3] 中国气象局气象干部培训学院
基金
广东省科技计划;
关键词
重大短时强降水事件; 天气流型配置; T-lnp图形态; 关键环境参数; 珠江三角洲;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26.6 [降水];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为了了解珠江三角洲(简称珠三角)地区重大短时强降水(小时雨强≥50 mm)发生的环境特征,利用珠三角地区稠密自动气象站资料、探空资料、卫星资料等分析研究了近7年(2007—2013年)68个重大短时强降水事件的环境流型、T-lnp图形态和关键物理参数,结果表明珠三角地区重大短时强降水天气流型主要有台风型、西南季风型、北部湾低压型、冷(式)切变线型和热带云团型等5种;不同类型、不同季节出现的频率不同。台风型、西南季风型和北部湾低压型的大多数过程T-lnp图温度廓线和湿绝热线很接近,整层水汽含量丰富,对流有效位能(CAPE)大致呈"瘦弱"的狭长形形态;冷(式)切变线型温湿廓线呈上干下湿分布,CAPE大致呈较"胖"的狭长形;热带云团型温度廓线和湿绝热线很接近,CAPE形态较"胖"。850~500 hPa间温差△T85都较小,一般在21~23℃,大气层结接近于湿中性层结,呈现弱的条件不稳定层结,表明大多数过程中有利于重大短时强降水发生的环境条件的关键点不是强对流预报中常关注的"高空冷空气的侵入",而是低层暖湿气流的输送;地面露点一般在23~25℃,暖云厚度在4100 m以上;大多数重大短时强降水发生前大气可降水量都在57 mm以上,其中台风型最大,其次是西南季风型、北部湾低压型、热带云团型,冷(式)切变线型最小,台风型、西南季风型、北部湾低压型CAPE一般小于1500 J·kg1,属于比较温和的CAPE值,冷(式)切变线型、热带云团型平均CAPE≥1700 J·kg-1;对于所有类型对流抑制能(CIN)≤50 J·kg1;除热带云团型外,大多数过程出现了低空急流;五种流型配置下,台风型、西南季风型大多处在弱到中等的0~6 km深层垂直风切变环境中,北部湾低压型和热带云团型处在弱的0~6 km垂直风切变环境中;冷(式)切变线型大多数过程处在中等强度的0~6 km垂直风切变环境中。可以将流型配置方法(分型)、重大短时强降水对应的关键环境参数以及根据箱线图展示的参数范围设定适宜的阈值的方法相结合,为珠三角地区显著强降水预报的改进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引用
收藏
页码:144 / 155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39 条
[31]   舟曲“8.8”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气象成因分析 [J].
曲晓波 ;
张涛 ;
刘鑫华 ;
周庆亮 ;
张小雯 .
气象, 2010, 36 (10) :102-105
[32]   华南前汛期锋面对流系统与暖区对流系统的个例分析与对比研究 [J].
张晓惠 ;
倪允琪 .
气象学报, 2009, 67 (01) :108-121
[33]   广西西江流域致洪暴雨过程中尺度特征及机制分析 [J].
廖胜石 ;
罗建英 ;
姚秀萍 ;
王庆国 ;
林开平 .
高原气象 , 2008, (05) :1161-1171
[34]   基于环流分型的广西冰雹潜势预报研究 [J].
农孟松 ;
祁丽燕 ;
黄明策 ;
曾小团 .
气象, 2008, (06) :46-52
[35]   2005年6月华南特大连续性暴雨的环境条件和中尺度扰动分析 [J].
慕建利 ;
王建捷 ;
李泽椿 .
气象学报, 2008, (03) :437-451
[36]   广东罕见特大致洪暴雨形成机理个例分析 [J].
姜丽萍 ;
尤红 ;
夏冠聪 ;
黄静 ;
陈桢华 .
气象科技, 2007, (03) :374-378
[37]   夏季中国南方流域性致洪暴雨与季风涌的关系 [J].
陶诗言 ;
卫捷 .
气象, 2007, (03) :10-18
[38]   珠江三角洲地区由海风锋触发形成的强对流天气过程分析 [J].
刘运策 ;
庄旭东 ;
李献洲 .
应用气象学报, 2001, (04) :433-441
[39]   我国热带气旋研究十年进展 [J].
陈联寿 ;
孟智勇 .
大气科学, 2001, (03) :420-4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