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车坳陷大北—克拉苏深层构造带有效储层埋深下限预测

被引:29
作者
王波 [1 ]
张荣虎 [1 ]
任康绪 [2 ]
罗鹏 [3 ]
刘春 [1 ]
机构
[1] 中国石油杭州地质研究院
[2] 中国石油塔里木油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3] 中海油能源发展监督监理技术公司
关键词
有效储层; 埋深下限; 巴什基奇克组; 白垩系; 大北—克拉苏深层构造带; 库车坳陷;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白垩系巴什基奇克组是库车坳陷大北—克拉苏深层构造带一套优质储层和主要产层,其埋深大于5 000m,岩心资料缺乏,有效储层分布预测难度大。应用模型预测法、测井孔隙度包络线法、有效储层占砂岩厚度百分比法和盆模正演法4种方法,对大北—克拉苏深层构造带有效储层的埋深下限进行了预测。由于方法本身和资料品质的差异性,在不同构造区带不同方法预测的相对可靠程度以及结果有差异。采用储层评价中常用的"权重"评价法,根据各种方法的可靠程度,给予不同的权重系数,对大北—克拉苏深层构造带综合评价表明,其有效储层埋深下限约为8 000~8 300m,其中大北区带约为8 200m,克深区带约为8 300m,克深北区带和克深南区带约为8 100m,拜城北区带约为8 000m。有效储层占砂岩厚度百分比是深部储层评价的重要参数,大北—克拉苏深层构造带巴什基奇克组储层埋深与有效储层占砂岩厚度百分比呈三次幂关系,可以利用储集层的埋深范围,反过来求其有效储层厚度。
引用
收藏
页码:212 / 218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22 条
[11]   台北凹陷中浅储集层孔隙预测及勘探有效下限探讨 [J].
李森明 ;
宋承文 ;
蔡文新 .
新疆地质, 2005, (01) :68-72
[12]   深层油气藏勘探前景分析 [J].
石昕 ;
戴金星 ;
赵文智 .
中国石油勘探, 2005, (01) :1-10+1
[13]   储集层物性下限值确定方法及其补充 [J].
郭睿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4, (05) :140-144
[14]   深部砂岩异常孔隙的保存机制研究 [J].
周东升 ;
刘光祥 ;
叶军 ;
贾存善 ;
不详 .
石油实验地质 , 2004, (01) :40-46
[15]   中国中西部两期前陆盆地的形成及其控气作用 [J].
贾承造 ;
魏国齐 ;
李本亮 ;
肖安成 ;
冉启贵 .
石油学报, 2003, (02) :13-17
[16]   胜利油区渤南洼陷沙四上亚段深部储层形成机理 [J].
吴富强 ;
鲜学福 ;
李后蜀 ;
刘家铎 .
石油学报, 2003, (01) :44-48
[17]   深层油气研究现状及进展 [J].
妥进才 .
地球科学进展, 2002, (04) :565-571
[18]   库车前陆盆地白垩纪巴什基奇克组沉积层序与储层研究 [J].
贾进华 .
地学前缘, 2000, (03) :133-143
[19]   济阳坳陷下第三系温度、压力与深部储层次生孔隙的关系 [J].
苗建宇 ;
祝总祺 ;
刘文荣 ;
卢焕勇 .
石油学报, 2000, (03) :36-40+108
[20]   碎屑岩储层控制因素及钻前定量地质预测 [J].
寿建峰 .
海相油气地质, 1999, (01) :20-24+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