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小麦光合碳同化与产量性状杂种优势的关系

被引:18
作者
王秀莉 [1 ,2 ]
胡兆荣 [1 ,2 ]
彭惠茹 [1 ,2 ]
杜金昆 [1 ,2 ]
孙其信 [1 ,2 ]
王敏 [1 ,2 ]
倪中福 [1 ,2 ]
机构
[1] 中国农业大学杂种优势研究与利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农业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作物基因组与遗传改良农业部重点实验室/作物遗传改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2] 国家植物基因研究中心
基金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
关键词
小麦; 光合碳同化; 产量; 杂种优势;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2.1 [小麦];
学科分类号
0901 ;
摘要
以按照NCII遗传交配设计配制的20个普通小麦杂交种及其亲本为材料,系统测定灌浆初期、中期和后期旗叶的6个光合碳同化相关性状,包括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蒸腾速率、水分利用效率和原初光能转化效率,并与产量性状杂种优势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杂种优势值因组合、性状和发育时期不同而差异很大。偏相关分析表明,光合碳同化性状与穗长和有效穗数杂种优势之间没有相关性,但与其他产量性状杂种优势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特别是在作物籽粒产量形成最为关键的灌浆中期,光合速率、胞间CO2浓度、水分利用效率和原初光能转化效率与穗粒数、千粒重、单株产量和主茎穗产量等性状的杂种优势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说明较高的光合能力及水分利用效率可能是小麦产量杂种优势形成的重要生理基础之一。
引用
收藏
页码:1003 / 1010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9 条
[1]   普通小麦不同优势杂交种及其亲本之间基因表达差异比较研究 [J].
倪中福 ;
孙其信 ;
吴利民 .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2000, (01) :1-8
[2]   冬小麦杂种F1及其亲本光合特性的研究初报 [J].
张其德 ;
朱新广 ;
王强 ;
卢从明 ;
匡廷云 ;
张文祥 ;
张建华 .
作物学报, 2001, (05) :653-657
[3]   干旱对转基因抗虫棉苗期叶片POD、MDA和光合速率的影响附视频 [J].
唐薇 ;
李维江 ;
张冬梅 ;
董合忠 .
中国棉花, 2002, (02) :23-24
[4]   杂种小麦群体光合速率及伤流强度优势研究 [J].
赵全志 ;
吕德彬 ;
程西永 ;
陈军营 ;
梁静静 .
中国农业科学, 2002, (08) :925-928
[5]   超高产杂交稻光合特性的研究(英文) [J].
王强 ;
张其德 ;
蒋高明 ;
卢从明 ;
匡廷云 ;
吴爽 ;
李成荃 ;
焦德茂 .
植物学报, 2000, (12) :1285-1288
[6]   普通小麦不同优势杂交种及其亲本苗期根系基因的差异表达(英文) [J].
倪中福 ;
孙其信 ;
吴利民 ;
解超杰 .
Acta Botanica Sinica, 2002, (04) :457-462
[7]   鹅掌楸属种间杂种优势与内源植物激素的关系(英文) [J].
李周岐 ;
王章荣 .
ActaBotanicaSinica, 2002, (06) :698-701
[8]   Analysis of genome-wide gene expression in root of wheat hybrid and its parents using Barleyl GeneChip [J].
ZHANG Yinhong NI Zhongfu YAO Yingyin ZHAO Jun and SUN Qixin Department of Plant Genetics Breeding and State Key Laboratory for Agrobiotechnology Key Laboratory of Crop Genomics and Genetic Improvement Ministry of Agriculture Beijing Key Laboratory of Crop Genetic Improvement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Beijing China .
ProgressinNaturalScience, 2006, (07) :712-720
[9]   芸薹属两个亚种间杂种光合作用优势及其机理 [J].
董德坤 ;
师恺 ;
曹家树 .
中国农业科学, 2007, (12) :2804-2810
[10]  
Cloning and expression profiles of 15 genes encoding WRKY transcription factor in wheat (Triticum aestivem L.)[J]. Hualing Wu,Zhongfu Ni,Yingyin Yao,Ganggang Guo,Qixin Sun* Department of Plant Genetics&Breeding and State Key Laboratory for Agrobiotechnology,Key Laboratory of Crop Heterosis and Utilization,Ministry of Education,Key Laboratory of Crop Genomics and Genetic Improvement,Ministry of Agriculture/Beijing Key Laboratory of Crop Genetic Improvement,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Beijing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