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海陆过渡带的地壳结构与壳内低速层

被引:13
作者
赵明辉 [1 ]
丘学林 [1 ]
徐辉龙 [1 ]
夏戡原 [1 ]
施小斌 [1 ]
叶春明 [2 ]
夏少红 [1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边缘海地质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2] 广东省地震局
基金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
关键词
海陆过渡带; 地壳结构; 壳内低速层; 华南沿海;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736.1 [海洋地质构造];
学科分类号
070704 ; 0709 ;
摘要
壳内低速层与地质构造背景的联系已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华南沿海众多的地震测深剖面揭示出地壳不同深度上存在着壳内低速层。根据海陆联合深地震探测取得的数据,通过射线追踪和走时模拟方法,获得了沿OBS-2001测线海陆过渡带的地壳结构。根据低速层的走时间断特性辨识了海区地壳中部低速层。剖面中壳内低速层分布在新塘经南澳岛至南澳岛东南约150.0 km的陆架区,尖灭于东沙隆起,其顶面深度为10.0—18.0 km,速度为5.5—5.9 km.s-1,与上、下岩层的速度差均为0.5 km.s-1,其空间展布较为稳定,厚度为3.0—4.0 km,推断其为华南沿海陆上低速层的延伸,含水矿物脱水和部分熔融可能是引起该区壳内低速层弹性波速下降的主要因素。该区壳内低速层的研究对于深入认识岩石圈结构及动力学作用过程具有重要的地质地球物理意义。
引用
收藏
页码:36 / 42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28 条
[1]   福州盆地及邻区地壳精细结构的深地震反射与高分辨率折射及宽角反射/折射联合探测研究 [J].
朱金芳 ;
徐锡伟 ;
张先康 ;
黄宗林 ;
陈祥熊 ;
方盛明 ;
刘保金 ;
郑荣章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5, (08) :738-749
[2]   南海东北部海陆深地震联测与滨海断裂带两侧地壳结构分析 [J].
赵明辉 ;
丘学林 ;
叶春明 ;
夏戡原 ;
黄慈流 ;
谢剑波 ;
王平 .
地球物理学报, 2004, (05) :846-853
[3]   论中地壳及其地质意义 [J].
张景廉 ;
于均民 .
新疆石油地质, 2004, (01) :90-94
[4]   大陆壳内低速层成因综述 [J].
杨晓松 ;
马瑾 ;
张先进 .
地质科技情报, 2003, (02) :35-41
[5]   南海北部地壳结构的深地震探测和研究新进展 [J].
丘学林 ;
施小斌 ;
阎贫 ;
吴世敏 ;
周蒂 ;
夏戡原 .
自然科学进展, 2003, (03) :9-14
[6]   青藏高原北缘深部地壳结构特征及其形成机制探讨 [J].
王泽利 ;
何樵登 ;
孟令顺 .
世界地质, 2002, (02) :105-110
[7]   华北地区壳内低速层与地壳流变的关系及其对强震孕育的影响 [J].
周永胜 ;
何昌荣 .
地震地质, 2002, (01) :124-132
[8]   浙皖地区地壳—上地幔结构和华南与扬子块体边界 [J].
熊绍柏 ;
刘宏兵 .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00, (04) :3-17
[9]   中国南方大陆岩石圈结构分析 [J].
徐克定 .
海相油气地质, 2000, (Z2) :31-46
[10]   青藏高原地壳低速层的物理性质 [J].
顾芷娟 ;
潘裕生 ;
周勇 ;
吴春明 ;
俞历 ;
宋长青 ;
陶京岭 .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2000, (01) :3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