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阳坳陷东营凹陷沙三中亚段流体包裹体古流体势场恢复

被引:33
作者
蔡李梅 [1 ,2 ]
陈红汉 [1 ,2 ]
李纯泉 [1 ,2 ]
李兆奇 [1 ,2 ]
刘惠民 [3 ]
郝雪峰 [3 ]
机构
[1] 中国地质大学湖北省油气勘探开发理论与技术重点实验室
[2] 中国地质大学资源学院石油系
[3]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
关键词
古流体势场; 油气成藏; 流体包裹体; 东营凹陷; 济阳坳陷;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通过对东营凹陷沙三中亚段砂岩储层中376块流体包裹体样品的系统分析,将研究区的油气充注划分为3个期次,并确定出3期油气充注发生的时间。运用流体包裹体PVT热动力学模拟的方法,获得了3个充注期的古压力演化,结合本区平面和剖面上现今地层压力的分布,确定了沙三中亚段油气藏可视为处于同一个含油气压力系统中。在此基础上,利用流体包裹体所获得的参数恢复了沙三中亚段3期古油水势场的演化,并分析了其分布特征,探讨了油气充注期中的有利油气聚集区。认为东营凹陷油气藏的分布与古流体势的演化有密切的联系,3期油气充注时期古油势控制成藏的阀值分别为7,10.5和22 kJ/kg,利津洼陷北坡和牛庄洼陷南坡是第一期有利的油气低势聚集带,围绕牛庄洼陷和利津洼陷这两大高油势中心的周边区域为第二期有利油气成藏带,第三期油气有利成藏带逐渐扩展到民丰和博兴两大洼陷周缘区域。
引用
收藏
页码:17 / 25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26 条
[11]  
Petroleum inclusions in sedimentary basins: systematics, analytical methods and applications[J] . Ingrid Anne Munz.LITHOS . 2001 (1)
[12]  
SEPM Short Course 31. Goldstein RH,Reynolds TJ. SEPM . 1994
[13]  
Practical Aspects of Fluorescence Microscopy of Petroleum Fluid Inclusions. Burruss R C. SEPM Short Course . 1991
[14]   东营凹陷超压系统的幕式排烃 [J].
陈中红 ;
查明 ;
金强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4, (04) :444-447+454
[15]   东营凹陷通王断裂带古流体势演化及其对油气藏分布的控制 [J].
宋书君 ;
刘震 ;
赵阳 ;
吕优良 ;
牛富玲 .
中国海上油气地质, 2003, (02) :31-34
[16]   运用流体包裹体确定塔河油田油气成藏期次及主成藏期 [J].
陈红汉 ;
李纯泉 ;
张希明 ;
陈惠超 ;
林忠民 .
地学前缘, 2003, (01) :190-190
[17]   东营凹陷流体压力系统研究 [J].
刘晓峰 ;
解习农 .
地球科学, 2003, (01) :78-86
[18]   流体包裹体在古压力模拟研究中的应用 [J].
陈红汉 ;
董伟良 ;
张树林 ;
杨计海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2, (03) :207-211
[19]   应用流体包裹体研究古流体势及油气运移 [J].
谈迎 ;
刘德良 ;
杨晓勇 ;
方国庆 ;
张交东 ;
李振生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2002, (04) :89-99
[20]   东营凹陷下第三系地层异常高压体系及其石油地质意义 [J].
郑和荣 ;
黄永玲 ;
冯有良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0, (04) :67-7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