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蚀环境人工刺槐林土壤水稳性团聚体演变及其养分效应

被引:9
作者
戴全厚
刘国彬
薛萐
余娜
张超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关键词
黄土丘陵区; 人工刺槐林; 水稳性团聚体; 养分状况;
D O I
10.13961/j.cnki.stbctb.2008.04.032
中图分类号
S714 [森林土壤学];
学科分类号
0903 ; 090301 ;
摘要
采用时空互代法,以典型侵蚀环境纸坊沟流域生态恢复过程中不同年限的人工刺槐林为研究对象,选取坡耕地和天然侧柏林为参照,分析了植被恢复过程中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变化规律及其与土壤养分状况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侵蚀环境下的坡耕地由于人为耕作干扰,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含量低下,抗蚀性能较差。营造刺槐林前5 a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含量较坡耕地显著快速增加,随后增幅变缓,成对数增长,恢复25 a后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已经达到天然侧柏林水平。在植被恢复过程中土壤小粒径的水稳性团聚体逐渐聚集转变形成大粒径的团聚体。相关性分析和回归分析表明,植被恢复过程中>0.25 mm土壤水稳性团聚体与有机碳、全氮、碱解氮、速效钾、容重等相关性达到显著(p<0.05)或极显著水平(p<0.01),与全磷和速效磷相关性较弱。坡耕地退耕营造刺槐林后可以减少人为干扰,增加碳素和氮素供给,提高水稳性团聚体含量,使土壤抗蚀性能提高。
引用
收藏
页码:56 / 59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 [1] 黄土高原土壤抗冲性研究及有关问题
    刘国彬
    [J]. 水土保持研究, 1997, (S1) : 91 - 101
  • [2] Soil conservation and sustainable agriculture on Loess Plateau:Challenge and prospective. Guobin Liu. Ambio . 1999
  • [3] 长期定位监测黑土结构质量指标的分异研究
    王铁宇
    颜丽
    汪景宽
    关连珠
    朱平
    [J].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04, (04) : 144 - 147
  • [4] 中国西部生态重建与经济协调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M]. 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等编, 1999
  • [5] 土壤物理学[M]. 农业出版社 , 姚贤良, 1986
  • [6] Effects of different vegetation restoration models on soil microbial biomass in eroded hilly Loess Plateau, China[J] . Sha Xue,Guobin Liu,Quanhou Dai,Xue Lan,Na Yu. &nbspFrontiers of Forestry in China . 2007 (4)
  • [7] 岩溶山区植被破坏前后土壤团聚体稳定性研究
    李阳兵
    魏朝富
    谢德体
    高明
    [J]. 中国农学通报, 2005, (10) : 232 - 234
  • [8] 侵蚀环境退耕撂荒地水稳性团聚体演变特征及土壤养分效应
    戴全厚
    刘国彬
    薛萐
    翟胜
    李小利
    [J]. 水土保持学报, 2007, (02) : 61 - 64+77
  • [9] 土壤理化分析与剖面描述. 刘光崧,蒋能慧,张连弟等. 中国标准出版社 . 1996
  • [10] Studies on aggregates formation with reference to cementing substances. Chaterjee P K. Soil Sci.and Plant Nat . 1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