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热河谷地区土壤物理特性对土壤侵蚀的影响

被引:16
作者
程圣东 [1 ]
李占斌 [1 ]
李强 [2 ]
机构
[1] 西安理工大学西北水资源与环境生态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 西北电力设计院
关键词
土壤物理性质; 土壤侵蚀; 金沙江干热河谷;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157 [水土保持];
学科分类号
0815 ; 082802 ; 090707 ; 0910 ;
摘要
对干热河谷地区4种典型土地利用类型坡地的土壤物理性质对土壤侵蚀的影响进行研究。利用环刀法分别采样,分析表明:土壤物理性质是影响土壤侵蚀和土壤抗蚀性能的内在因素;干热河谷地区土壤贫瘠化特征明显;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林地和草地比耕地和荒地的土壤物理性状好,因此能有效缓解土壤侵蚀的发生发展,发挥保持水土的作用;4种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抗蚀能力大小依次为林地>草地>耕地>荒地。
引用
收藏
页码:38 / 41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3种复合种植模式对退化红壤质量恢复的初探 [J].
拜得珍 ;
纪中华 ;
杨艳鲜 ;
方海东 ;
廖承飞 ;
不详 .
水土保持学报 , 2005, (01) :160-163+167
[2]   元谋盆地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对冲沟侵蚀的影响 [J].
范建容 ;
刘淑珍 ;
周从斌 ;
王小丹 ;
朱宏业 ;
朱波 ;
不详 .
水土保持学报 , 2004, (02) :130-132
[3]   近40年来金沙江南岸干热河谷区的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土壤侵蚀治理研究——以云南宾川县为例 [J].
杨子生 ;
贺一梅 ;
李云辉 ;
张义琳 ;
王云鹏 .
地理科学进展, 2004, (02) :16-26
[4]   侵蚀型红壤植被恢复后土壤养分含量与物理性质的变化 [J].
姜培坤 ;
周国模 ;
钱新标 .
水土保持学报, 2004, (01) :12-14+30
[5]   金沙江干热河谷不同类型植被改良土壤效应研究 [J].
陈奇伯 ;
王克勤 ;
李艳梅 ;
王建英 ;
王平里 ;
达琼 .
水土保持学报, 2003, (02) :67-70+113
[6]   金沙江干热河谷典型区土壤退化机理研究——土壤侵蚀对土壤退化的作用 [J].
何毓蓉 ;
周红艺 ;
张保华 ;
黄成敏 ;
张丹 ;
杨万勤 ;
宫阿都 .
水土保持学报, 2002, (03) :24-27
[7]   中国紫色土的微结构研究——兼论在ST制土壤基层分类上的应用 [J].
何毓蓉 ;
黄成敏 ;
宫阿都 .
西南农业学报, 2002, (01) :65-69
[8]   实现水土保持产业化的途径——以四川省宁南县为例 [J].
李灿刚 ;
张信宝 .
水土保持研究, 2001, (02) :124-126
[9]   金沙江干热河谷典型区(云南)退化土壤的结构性与形成机制 [J].
宫阿都 ;
何毓蓉 .
山地学报, 2001, (03) :213-219
[10]   固氮植物篱防治坡耕地土壤侵蚀效果研究 [J].
孙辉 ;
唐亚 ;
陈克明 ;
何永华 .
水土保持通报, 1999, (06)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