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垦对杭州湾南岸滨海湿地土壤养分分布的影响

被引:25
作者
吴明 [1 ,2 ]
邵学新 [2 ]
胡锋 [1 ]
蒋科毅 [2 ]
机构
[1] 南京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2]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
关键词
滨海湿地; 养分; 围垦; 影响;
D O I
10.13758/j.cnki.tr.2008.05.020
中图分类号
S158 [土壤肥力(土壤肥沃性)];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在杭州湾南岸典型滨海湿地以空间代时间的方法,采集不同围垦年代的自然湿地土壤和围垦后利用土壤,研究了湿地土壤有机质、N和P的空间分布规律及围垦利用对养分空间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随围垦时间的增加,土壤表层全P含量表现为增加的趋势,围垦5年、25年和50年土壤全P含量比未围垦光滩分别增加12%、25%和76%;土壤有机质则表现为先降低后增加趋势,围垦5年和围垦25年土壤有机质相比未围垦光滩分别减少14%和50%,围垦50年则比未围垦光滩增加87%;土壤全N的分布趋势和有机质基本一致。对养分剖面分布的分析表明,围垦及其利用等人为干扰活动对养分的影响主要集中于土壤表层。相关性分析显示,土壤中全N含量与有机质含量呈现出显著的正相关,说明在土壤中N主要是以有机N的形态存在,而全P含量与有机质含量的关系不显著。土壤颗粒组成与土壤中有机质、N素等养分含量有较为明显的关系,有机质、全N与物理性黏粒(<0.01mm)的各组分都表现为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土壤中P素与土壤质地的关系则并不是很密切。研究表明,围垦及其利用引起的土壤水分和质地等物理性质的变化以及不同围垦历史是影响湿地土壤养分空间分布的主要因素。
引用
收藏
页码:760 / 764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9 条
[1]   三江平原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有机碳的动态变化 [J].
迟光宇 ;
王俊 ;
陈欣 ;
史奕 .
土壤, 2006, (06) :755-761
[2]   杭州湾海涂造林后土壤盐分和水分动态变化 [J].
何贵平 ;
陈益泰 ;
黄一青 ;
范林洁 .
林业科学研究, 2006, (02) :257-260
[3]   三江平原环型湿地土壤养分的空间分布规律 [J].
刘吉平 ;
吕宪国 ;
杨青 ;
郗敏 .
土壤学报, 2006, (02) :247-255
[4]   湿地土壤氮素研究概述 [J].
白军红 ;
李晓文 ;
崔保山 ;
王庆改 .
土壤, 2006, (02) :143-147
[5]   怀来盆地弃耕地自然恢复过程中土壤养分动态 [J].
郑秋红 ;
张宏 ;
贾海坤 ;
刘颖慧 ;
伍永秋 ;
全占军 .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06, (01) :24-28
[6]   不同利用方式对纳帕海湿地土壤质量的影响 [J].
常凤来 ;
田昆 ;
莫剑锋 ;
陆梅 ;
李宁云 .
西部林业科学, 2005, (04) :81-84
[7]   洞庭湖湿地土壤碳、氮、磷及其与土壤物理性状的关系 [J].
彭佩钦 ;
张文菊 ;
童成立 ;
仇少君 ;
张文超 .
应用生态学报, 2005, (10) :1872-1878
[8]   湖北梁子湖湿地土壤养分的分布特征和相关性分析 [J].
熊汉锋 ;
廖勤周 ;
吴庆丰 ;
王运华 .
湖泊科学, 2005, (01) :93-96
[9]   杭州湾滨海湿地生态特征及保护利用研究 [J].
吴明 .
浙江林业科技, 2004, (06) :43-47
[10]   湿地磷的生物地球化学特性 [J].
王国 ;
;
不详 .
水土保持学报 , 2004, (04) :193-195+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