弧后盆地火山-沉积特征

被引:9
作者
彭勇民
潘桂棠
罗建宁
机构
[1] 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
关键词
弧后盆地; 碰撞造山带; 火山岩; 沉积特征;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42 [构造运动];
学科分类号
070904 ;
摘要
多数被描述的现代弧后盆地的经典例子,诞生于最引人注目的环西太平洋大陆边缘的弧.盆体系。而古代的弧后盆地则多幸存于碰撞造山带中,如东特斯构造域内的义敦弧后盆地。目前普遍认为大多数的弧后盆地是与俯冲作用有关的弧后扩张作用形成的。弧后盆地火山.沉积特征主要为:物源具双向性,一是大陆物源区;二是岛弧或扩张中心火山活动处。沉积类型复杂多样,靠近大陆一侧多半发育浅水碎屑岩和碳酸盐岩沉积;岛弧侧发育大量的火山碎屑岩与火山熔岩,并与碎屑流、浊积沉积和深水相沉积共生,沉积作用方式多,沉积速率较高等。沉积序列上具有下粗上细的双层结构特征。
引用
收藏
页码:65 / 72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华南右江复合盆地的沉积构造演化 [J].
曾允孚 ;
刘文均 ;
陈洪德 ;
郑荣才 ;
张锦泉 ;
李孝全 ;
蒋廷操 .
地质学报, 1995, (02) :113-124
[2]   弧后沉积盆地的层序地层学分析——以新泻县蒲原区域为例 [J].
荒户 ;
沈耀龙 .
海洋地质译丛, 1994, (06) :17-26
[3]   残留弧后盆地及其辨识准则和实例 [J].
许靖华 .
石油学报, 1993, (01) :1-13
[4]   冲绳海槽沉积物及其沉积作用的研究附视频 [J].
潘志良 ;
石斯器 .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1986, (01) :17-29
[5]  
东特提斯地质构造形成演化.[M].潘桂棠等著;.地质出版社.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