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穗型常规籼稻品种氮素吸收利用的基本特点

被引:25
作者
董桂春 [1 ]
于小凤 [1 ]
赵江宁 [1 ]
居静 [2 ]
田昊 [1 ]
李进前 [1 ]
张燕 [1 ]
王余龙 [1 ]
机构
[1] 扬州大学江苏省作物遗传生理重点实验室/农业部长江中下游作物生理生态与栽培重点开放实验室
[2] 扬州大学环境资源学院
关键词
籼稻; 品种; 穗重; 氮素吸收利用; 吸氮强度;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1.21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在群体水培条件下,以国内、外不同年代育成的常规籼稻代表品种(2001年为88个、2002年为122个)为材料,测定干物质重(包括根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氮素含量等,采用组内最小平方和的动态聚类方法将供试品种按单穗重从低到高依次分为A、B、C、D、E、F6类,研究各类品种氮素吸收利用的基本特点。结果表明:(1)供试品种单穗重差异较大,适当增加穗重有利于水稻品种产量的提高;(2)不同穗型水稻品种植株含氮率差异较小,大穗型水稻品种抽穗期、结实期、成熟期群体氮素累积量和个体(单穗)氮素累积量均显著大于小穗型品种,个体(单穗)吸氮量特别是抽穗前单穗吸氮量大,是大穗型品种主要生育阶段群体氮素累积量显著大于小穗型品种的重要因素;(3)中等偏大穗型的水稻品种氮素收获指数、氮素籽粒生产效率较高;(4)大穗型水稻品种播种到抽穗天数、全生育期天数较长;(5)氮素累积量、氮素籽粒生产效率均是影响穗重的重要因素,但氮素累积量作用较大;(6)吸氮强度尤其是个体(单穗)吸氮强度是不同穗型水稻品种群体与个体(单穗)氮素累积量差异的主要因素。
引用
收藏
页码:2091 / 2100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 [1] 不同氮素籽粒生产效率类型籼稻品种氮素吸收利用的差异
    周娟
    李进前
    张彪
    张传胜
    张岳芳
    王余龙
    董桂春
    [J]. 安徽农业科学, 2008, 36 (36) : 15805 - 15808
  • [2] 不同氮收获指数水稻基因型的氮代谢特征
    程建峰
    戴廷波
    曹卫星
    姜东
    潘晓云
    [J]. 作物学报, 2007, (03) : 497 - 502
  • [3] 旱种方式对水稻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徐国伟
    王朋
    唐成
    王志琴
    刘立军
    杨建昌
    [J]. 作物学报, 2006, (01) : 112 - 117
  • [4] 不同配方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水稻氮代谢的影响
    彭建伟
    刘强
    荣湘民
    谢桂先
    朱红梅
    [J].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 (04) : 353 - 358
  • [5] 不同产量类型籼稻品种氮素吸收利用特征的研究
    张传胜
    龙银成
    周娟
    董桂春
    王余龙
    不详
    [J]. 扬州大学学报 , 2004, (02) : 17 - 21
  • [6] 水稻群体叶面积动态类型的研究
    苏祖芳,郭宏文,李永丰,张洪程,张海泉
    [J]. 中国农业科学 , 1994, (04) : 23 - 30
  • [7] 水稻单茎茎鞘重与产量形成关系及其高产栽培途径的探讨
    苏祖芳
    李永丰
    郭宏文
    张洪程
    李国生
    [J]. 江苏农学院学报, 1993, (01) : 1 - 10
  • [8] 江苏省五十年代以来中籼稻品种产量及有关性状的演变
    姚立生
    高恒广
    杨立彬
    何顺椹
    顾根宝
    孙明法
    顾来顺
    [J]. 江苏农业学报, 1990, (03) : 38 - 44
  • [9] 水稻群体质量理论与实践[M]. 中国农业出版社 , 凌启鸿主编, 1995
  • [10] Genotypic differences in grain yield, and nitrogen absorption and utilization in recombinant inbred lines of rice under hydroponic culture[J] . Jing Ju,Yoshinori Yamamoto,Yulong Wang,Yuhua Shan,Guichun Dong,Tetsushi Yoshida,Akira Miyazaki.Soil Science and Plant Nutrition . 2006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