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18 条
“蒸发悖论”在秦岭南北地区的探讨
被引:24
作者:
蒋冲
[1
]
王飞
[1
,2
]
刘思洁
[3
]
穆兴民
[1
,2
]
李锐
[1
,2
]
刘焱序
[4
]
机构:
[1]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2]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
[3] 北京大学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研究所
[4] 陕西师范大学旅游与环境学院
来源:
关键词:
秦岭南北;
潜在蒸散量;
蒸发悖论;
气温;
降水;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161.4 [蒸发与蒸腾];
学科分类号:
0903 ;
摘要:
潜在蒸散量(ET0)是大气蒸发的估计值,已经广泛应用于灌溉管理和无实测蒸发资料地区的估算。分析ET0的时空变化是研究水资源对气候变化响应的基础工作,同时对于农业水资源的优化利用也具有重要意义。根据秦岭南北47个气象站1960—2011年逐日数据,利用FAO Penman-Monteith公式计算出各站的潜在蒸散量(ET0),研究了气温、降水与ET0之间的长期变化趋势关系,对导致ET0下降的主要原因进行了讨论,着重对秦岭南北地区是否存在"蒸发悖论"进行验证。结果表明:(1)秦岭南北整体气温经历了先降后升的变化过程,1993年为突变年份,1960—1993年的降温速率和1994—2011年的升温速率均表现出由南向北递减的规律,1960—2011年整体升温速率由北向南递减。(2)1979年和1993年是ET0变化的转折点,以1979和1993为界ET0经历了"升—降—降"的变化阶段。1960—1979年仅汉水流域和巴巫谷地存在"蒸发悖论"现象,1980—1993、1994—2011和1960—2011年3个时段区域整体和各子区均发现了"蒸发悖论"现象。秋季后18a和52a整体以及冬季前34a和52a整体均存在"蒸发悖论"现象,冬季最为明显。(3)近52年整体降水表现出不显著的下降趋势,相较于年尺度,夏季降水与ET0逆向变化趋势更为明显。(4)年尺度上,太阳辐射(日照时数)下降引起的潜热通量减少是造成ET0下降即"蒸发悖论"现象的主要原因。季节尺度,春季ET0下降的主导因素为风速,其它季节均为太阳辐射(日照时数)。
引用
收藏
页码:844 / 855
页数:12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