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气生成动力学模拟及其地质应用

被引:12
作者
张海祖
耿安松
熊永强
王铜山
刘金钟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有机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天然气; 动力学; 模拟实验; 原油裂解气;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天然气形成、运移和聚集的定量化研究是当前国际上研究的热点。文章介绍了天然气生成动力学模拟借助热解实验数据,获得油气生成动力学参数的方法。结合具体盆地演化史,能定量地预测盆地天然气组分和碳同位素组成,恢复天然气的成藏史,最近的发展则以生烃动力学模拟实验和色谱同位素比值质谱(GC-IRMS)的结合作为标志。黄金管限定体系是目前开展封闭体系下天然气生成实验较理想的实验设备,该体系下正十八烷的裂解动力学研究表明:地质条件下饱和烃很难直接裂解生气,在原油族组分中生气潜力小于沥青质、非烃,甚至芳烃化合物。
引用
收藏
页码:19 / 22+159 +159-160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十八烷的裂解动力学研究(I):气态烃组分及其碳同位素演化特征 [J].
张海祖 ;
熊永强 ;
刘金钟 ;
廖玉宏 ;
耿安松 .
地质学报, 2005, (04) :569-574
[2]   油气生成过程实验研究的思考与展望 [J].
邹艳荣 ;
帅燕华 ;
孔枫 ;
彭平安 .
石油实验地质, 2004, (04) :375-382
[3]   油型气的形成机理及其源岩生烃潜力恢复 [J].
熊永强 ;
耿安松 ;
张海祖 ;
刘金钟 ;
李忠惠 .
天然气工业, 2004, (02) :11-13+2
[4]   少量/微量烃类气体的收集、定量分析及碳同位素分析方法 [J].
刘金钟 ;
向同寿 ;
不详 .
石油实验地质 , 2003, (05) :492-497
[5]   煤成甲烷碳同位素演化的数学模型与应用 [J].
邹艳荣 ;
帅燕华 ;
孔枫 ;
彭平安 .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03, (02) :92-96
[6]   干酪根二次生烃动力学模拟实验研究 [J].
熊永强 ;
耿安松 ;
王云鹏 ;
刘德汉 ;
贾蓉芬 ;
申家贵 ;
肖贤明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1, (04) :315-320
[7]   煤岩显微组分的成烃实验研究与评价 [J].
刘德汉 ;
张惠之 ;
戴金星 ;
盛国英 ;
肖贤明 ;
孙永革 ;
申家贵 ;
不详 .
科学通报 , 2000, (04) :346-352
[8]   原油族组分成气的化学动力学模型及其标定 [J].
卢双舫 ;
付晓泰 ;
陈昕 ;
曲佳燕 ;
薛尚义 .
地质学报, 1997, (04) :367-373
[9]  
Roleofmineralsinthermalalterationoforganicmatter-Ⅲ.Generationofbitumeninlaboratoryexperiments. HUIZINGABJ,TANNEMBAUME,KAPLANIR. Organic Geochemistry . 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