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中奥陶系地层水化学特征及其成因与演化

被引:15
作者
李鹏春 [1 ]
刘春晓 [1 ]
张渊 [2 ]
龙利平 [2 ]
张利红 [2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2] 不详
关键词
流体-岩石相互作用; 成因与演化; 地层水化学特征; 奥陶系; 塔中地区;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41.3 [水文地球化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塔中地区奥陶系地层水化学组成以(K++Na+),Cl-离子为主,大部分为 CaCl2型水,矿化度变化介于4.8~220.2 g/L,rNa+/rCl-比值变化介于0.26~0.85之间,说明变质程度小,可能是海水发生蒸发浓缩作用之后被淡水所混合的产物。受断裂作用影响,地层水矿化度在平面上具有明显的分区性;受区域不整合影响,纵向上地层水离子浓度和矿化度存在明显的分带性。地层水中阴离子 Cl-和 HCO3-的浓度与阳离子(Na++K+)和 Ca2+的浓度的关系表明,本区可能的成岩作用过程主要为氯化钠矿物和碳酸盐矿物的溶解作用,而方解石的(铁)白云石化及钠长石化作用导致了 Ca2+离子的富集与Mg2+离子的亏损,形成了 CaCl2型流体。区内地层水可分为常压高矿化度水和异常高压低矿化度水两种类型。前者可能与大气淡水淋滤和埋藏过程中的水-岩相互作用有关,后者可能与其形成的封闭体系有关。油气聚集和保存条件较好的区域位于塔中Ⅰ号坡折带和Ⅱ号构造带之间。
引用
收藏
页码:802 / 808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输导体系及成藏效应 [J].
魏福军 ;
高志前 ;
樊太亮 ;
李尧 ;
曾清波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7, (02) :266-273
[2]   塔里木盆地中央隆起区油气勘探方向 [J].
何治亮 ;
陈强路 ;
钱一雄 ;
李慧莉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6, (06) :769-778
[3]   塔里木盆地台盆区构造变动与油气聚散关系 [J].
庞雄奇 ;
高剑波 ;
孟庆洋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6, (05) :594-603
[4]   松辽盆地十屋断陷流体-岩石相互作用 [J].
向才富 ;
夏斌 ;
解习农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4, (06) :51-55
[5]   塔里木盆地塔河油田奥陶系碳酸盐岩成岩作用与孔隙演化 [J].
陈强路 ;
钱一雄 ;
马红强 ;
王恕一 .
石油实验地质, 2003, (06) :729-734
[6]   塔河油田及邻区地层水成因探讨 [J].
蔡立国 ;
钱一雄 ;
刘光祥 ;
韩燕英 ;
张鹏德 .
石油实验地质, 2002, (01) :57-60
[7]   塔中古生界油田水的成因和混合的证据 [J].
蔡春芳 .
地球化学, 2000, (05) :504-510
[8]   塔里木盆地油田水文地球化学 [J].
蔡春芳,梅博文,李伟 .
地球化学, 1996, (06) :614-623
[9]  
塔里木盆地流体-岩石相互作用研究[M]. 地质出版社 , 蔡春芳等著, 1997
[10]  
油气田水文地质学原理[M]. 石油工业出版社 , 刘方槐,颜婉荪编著, 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