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素产权分配论:“倒U假说”的超越

被引:4
作者
杨万铭
机构
[1] 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关键词
分配方式; 收入差距; 工人阶级; 弱势群体; 要素禀赋; 边际生产力收益; 政府补偿; “必要劳动的价值”补偿;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124.7 [国民收入、国民财富];
学科分类号
0201 ; 020105 ;
摘要
要素产权分配论的基础在于劳动者拥有相应的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要素。由于这一条件的缺乏 ,收入差距的扩大显得日益严重 ,“倒U假说”受到挑战。要缩小收入差距 ,必须使劳动者拥有要素产权 ,从而可以凭藉要素产权参与收入分配。这就要求突破国有企业改革的难点 ,使无产者成为有产者。社会分配方式的更迭蕴藏着劳动者命运的博弈 ,按要素产权分配是缩小收入差距的划时代的历史起点。
引用
收藏
页码:34 / 38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弱势群体的利益补偿问题 [J].
陈波 ;
卢志强 ;
洪远朋 .
社会科学研究, 2004, (02) :33-37
[2]   论国有资产产权二重性——国有资产所有者缺位的经济学和法学诠释 [J].
杨万铭 .
学术月刊, 2003, (05) :50-57
[3]   我国国有企业中人力资本的积累 [J].
马印访 ;
窦鹏飞 ;
张海军 .
河北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 (01) :66-69
[5]   论按生产要素分配与居民收入差距 [J].
苏雪串 .
现代经济探讨, 2002, (06) :24-26
[6]   按劳分配与按要素分配——从马克思的逻辑来看 [J].
周为民 ;
陆宁 .
中国社会科学, 2002, (04) :4-12+203
[7]   国有企业资本积累的性质——兼论企业改制中的职工安置 [J].
盛毅 .
社会科学研究, 2002, (03) :2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