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蓝型杂交油菜亲本的小孢子培养技术研究

被引:30
作者
王汉中
王新发
刘贵华
郑元本
杨庆
机构
[1] 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农业部油料作物遗传改良开放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恢复系; 保持系; 小孢子培养; 胚状体; 直接成苗;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65.403.53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通过对42份甘蓝型油菜(Brassicanapus)不同基因型材料的小孢子培养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基因型材料的小孢子产胚率存在明显差异,但pol-CMS的恢复系与保持系之间的胚状体产量差异不显著,恢复或保持基因不影响小孢子成胚率,说明通过小孢子培养快速纯合pol-CMS杂交亲本是可行的。胚状体直接成苗率与培养基中琼脂浓度、培养温度及供体材料基因型有关,胚状体经低温诱导及适当增大培养基中琼脂浓度可有效提高胚状体直接成苗率。4℃低温处理10d和培养基琼脂浓度高于1.2%均可提高胚状体的直接成苗率,并以1.5%琼脂浓度效果较好。
引用
收藏
页码:2 / 5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秋水仙碱及热击与低温诱导对油菜小孢子胚状体成苗率的影响 [J].
周伟军 ;
毛碧增 ;
顾宏辉 ;
唐桂香 .
作物学报, 2002, (03) :369-373
[2]   甘蓝型油菜小孢子秋水仙碱处理提高双单倍体频率研究 [J].
周伟军 ;
唐桂香 ;
张国庆 ;
Hagberg P .
中国农业科学, 2002, (04) :410-414+465
[3]   提高甘蓝型油菜游离小孢子产胚率的研究 [J].
牛应泽 ;
刘玉贞 ;
郭世星 .
西南农业学报, 2002, (01) :24-27
[4]   甘蓝型油菜小孢子单倍体二倍化技术的研究 [J].
石淑稳 ;
吴江生 ;
周永明 ;
刘后利 .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2002, (01) :2-6
[5]   大田油菜游离小孢子培养高频胚状体诱导及植株再生 [J].
王亦菲 ;
陆瑞菊 ;
孙月芳 ;
周润梅 ;
刘成洪 ;
黄剑华 .
中国农学通报, 2002, (01) :20-23
[6]   甘蓝型油菜小孢子胚状体诱导的主要影响因素研究 [J].
宋来强 ;
贺兴文 ;
邹晓芬 ;
程春明 ;
张建模 ;
熊任香 .
江西农业学报, 1998, (02) :67-70
[7]   提高甘蓝型油菜小孢子胚状体成苗率的某些培养因素研究 [J].
余凤群 ;
刘后利 .
作物学报, 1997, (02) :165-168+258
[8]   供体材料和培养基成份对甘蓝型油菜小孢子胚状体产量的影响 [J].
余凤群,刘后利 .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1995, (04) :327-331
[9]   甘蓝型油菜游离小孢子培养的胚胎发生 [J].
陈军,陈正华,刘澄清,姚渝光,张丽华,关月兰 .
遗传学报, 1995, (04) :307-315+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