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潜能、协同集聚与地区工资收入——来自中国151个城市的经验考察

被引:33
作者
陈建军 [1 ]
刘月 [2 ]
陈怀锦 [2 ]
机构
[1] 浙江大学区域与城市发展研究中心
[2] 浙江大学经济学院
关键词
产业协同集聚; 市场潜能; 产业关联; 地区工资收入; 空间依赖性;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249.24 [劳动工资]; F121.3 [产业结构];
学科分类号
020207 ; 1202 ; 120202 ; 020106 ; 0201 ; 020105 ;
摘要
优化产业空间布局、实现发展效率和工资水平间的良性互动是推进发展模式转型、缩小贫富差距的优选途径。基于产业关联视角,通过构建空间经济理论模型及产业协同集聚的定量分析指标,将市场潜能和产业协同集聚纳于统一分析框架,可以系统分析我国东、中、西部三大城市群背景下产业空间格局影响地区工资收入的内在机制。研究发现:(1)市场潜能和产业协同集聚对地区工资收入的提高具有显著促进作用;(2)空间视角的研究表明,地区工资收入存在"空间依赖性",不同的地区由于市场潜能和产业协同集聚的格局不同,其工资增长路径存在着地区差异;(3)城市群背景下的行业视角考察进一步表明,市场潜能和产业协同集聚对地区工资收入的促进作用不仅存在地区差异,还呈现行业异质特征。由此可见,差异化的地区发展战略和精细化产业(行业)布局指导是有效发挥市场潜能和协同集聚作用,提高发达地区工资收入、实现地区间工资收入收敛的可能途径。
引用
收藏
页码:77 / 88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23 条
[1]   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产业关联与协同集聚 [J].
江曼琦 ;
席强敏 .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 (01) :153-160
[3]   产业关联、空间地理与二三产业共同集聚——来自中国212个城市的经验考察 [J].
陈国亮 ;
陈建军 .
管理世界, 2012, (04) :82-100
[4]   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协同定位研究——以浙江省69个城市和地区为例 [J].
陈建军 ;
陈菁菁 .
中国工业经济, 2011, (06) :141-150
[5]   中国的城市化和城市体系调整:基于文献的评论 [J].
陆铭 ;
向宽虎 ;
陈钊 .
世界经济, 2011, 34 (06) :3-25
[6]   长江三角洲地区制造业空间集聚、生产要素拥挤与集聚适度识别研究 [J].
汪彩君 ;
唐根年 .
统计研究, 2011, 28 (02) :59-64
[7]   土地制度与中国城市结构、产业结构选择 [J].
袁志刚 ;
绍挺 .
经济学动态, 2010, (12) :28-35
[8]   经济地理与地区间工资差异 [J].
范剑勇 ;
张雁 .
经济研究, 2009, 44 (08) :73-84
[9]   空间外部性与地区工资差异:基于动态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 [J].
刘修岩 ;
殷醒民 .
经济学(季刊), 2009, 8 (01) :77-98
[10]   产业协同集聚:长三角经验及对京津唐产业发展战略的启示 [J].
高峰 ;
刘志彪 .
河北学刊, 2008, (01) :142-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