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18 条
水稻株高性状对大气CO2浓度升高的响应
被引:5
作者:

范桂枝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南京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南京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蔡庆生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南京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南京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万建民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南京农业大学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 南京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朱建国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南京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机构:
[1] 南京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2] 南京农业大学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
[3]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来源:
关键词:
CO2浓度;
CSSLs;
QTL;
水稻;
株高;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1 [稻];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以粳稻品种Asominori与籼稻品种IR24的杂交组合所衍生的染色体片段置换系(CSSLs)为材料,田间试验分别在FACE(CO2浓度约570μmol mol-1)和对照(CO2浓度约370μmol mol-1)下,对水稻株高性状的数量性状位点(QTL)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Asominori和IR24的株高、穗长、上位第一节间长和上位第二节间长在FACE和对照下的差异达显著水平;供试株系的4个株高性状对CO2浓度升高都呈正负两种响应,其变化最大的株系为AI7和AI44(株高分别增加14.2cm和降低4.54 cm),AI9和AI12(穗长分别增加3.56 cm和降低2.39 cm),AI39和AI27(上位第一节间长分别增加15.74cm和降低1.49 cm),AI32和AI53(上位第二节间长分别增加8.09 cm和降低3.00 cm);FACE和对照下分别检测出14和15个QTL,分布在除第2、7、9和第10号染色体外的各染色体上,其中5个(qPH6-4、qPH8-4、qPL8-4、qPL12-4和qLFN6-4)在FACE和对照条件下同时检测到,分布在第6、8和第12染色体上,而其余的只在FACE或对照下检测到。这29个QTLs中,3个(qPH6-4QE、qPH8-4QE和qLSN5-4QE)具显著的基因型与环境互作。在不同的CO2环境下,测试性状发生不同程度的表型变异。结果推论,对CO2浓度增加敏感的QTL位点,可能受到CO2浓度增加的诱导,可见控制水稻株高性状的QTL与CO2增加的环境发生了互作效应。
引用
收藏
页码:433 / 440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8 条
- [1] 利用CSSLs群体研究稻米粒型QTL的表达稳定性[J]. 遗传学报, 2004, (11) : 1275 - 1283万向元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南京农业大学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江苏省植物基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南京农业大学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江苏省植物基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南京农业大学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江苏省植物基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南京农业大学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江苏省植物基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日本九州大学农学部,南京农业大学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江苏省植物基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刘世家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南京农业大学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江苏省植物基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南京农业大学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江苏省植物基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南京农业大学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江苏省植物基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南京农业大学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江苏省植物基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日本九州大学农学部,南京农业大学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江苏省植物基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王春明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南京农业大学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江苏省植物基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南京农业大学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江苏省植物基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南京农业大学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江苏省植物基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南京农业大学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江苏省植物基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日本九州大学农学部,南京农业大学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江苏省植物基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玲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南京农业大学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江苏省植物基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南京农业大学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江苏省植物基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南京农业大学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江苏省植物基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南京农业大学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江苏省植物基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日本九州大学农学部,南京农业大学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江苏省植物基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翟虎渠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南京农业大学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江苏省植物基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南京农业大学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江苏省植物基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南京农业大学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江苏省植物基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南京农业大学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江苏省植物基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日本九州大学农学部,南京农业大学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江苏省植物基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吉村醇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南京农业大学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江苏省植物基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南京农业大学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江苏省植物基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南京农业大学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江苏省植物基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南京农业大学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江苏省植物基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日本九州大学农学部,南京农业大学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江苏省植物基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万建民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南京农业大学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江苏省植物基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南京农业大学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江苏省植物基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南京农业大学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江苏省植物基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南京农业大学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江苏省植物基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日本九州大学农学部,南京农业大学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江苏省植物基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2] 利用粳稻染色体片段置换系群体检测水稻抗亚铁毒胁迫有关性状QTL(英文)[J]. 遗传学报, 2003, (10) : 893 - 898万建林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南京农业大学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农业科学院,南京农业大学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日本九州大学农学部,日本九州大学农学部江苏省植物基因工程研究中心,南京,北京,江苏省植物基因工程研究中心,南京,福冈,福冈翟虎渠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南京农业大学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农业科学院,南京农业大学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日本九州大学农学部,日本九州大学农学部江苏省植物基因工程研究中心,南京,北京,江苏省植物基因工程研究中心,南京,福冈,福冈万建民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南京农业大学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农业科学院,南京农业大学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日本九州大学农学部,日本九州大学农学部江苏省植物基因工程研究中心,南京,北京,江苏省植物基因工程研究中心,南京,福冈,福冈安井秀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南京农业大学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农业科学院,南京农业大学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日本九州大学农学部,日本九州大学农学部江苏省植物基因工程研究中心,南京,北京,江苏省植物基因工程研究中心,南京,福冈,福冈吉村淳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南京农业大学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农业科学院,南京农业大学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日本九州大学农学部,日本九州大学农学部江苏省植物基因工程研究中心,南京,北京,江苏省植物基因工程研究中心,南京,福冈,福冈
- [3] 利用RIL和CSSL群体检测水稻种子休眠性QTL[J]. 遗传学报, 2003, (05) : 453 - 458江玲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南京农业大学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南京农业大学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南京农业大学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农业科学院,南京农业大学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日本国立九州大学农学部江苏省植物基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南京,江苏省植物基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南京,江苏省植物基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南京,北京,江苏省植物基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南京,福冈曹雅君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南京农业大学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南京农业大学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南京农业大学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农业科学院,南京农业大学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日本国立九州大学农学部江苏省植物基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南京,江苏省植物基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南京,江苏省植物基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南京,北京,江苏省植物基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南京,福冈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翟虎渠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南京农业大学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南京农业大学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南京农业大学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农业科学院,南京农业大学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日本国立九州大学农学部江苏省植物基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南京,江苏省植物基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南京,江苏省植物基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南京,北京,江苏省植物基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南京,福冈万建民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南京农业大学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南京农业大学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南京农业大学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农业科学院,南京农业大学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日本国立九州大学农学部江苏省植物基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南京,江苏省植物基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南京,江苏省植物基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南京,北京,江苏省植物基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南京,福冈吉村醇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南京农业大学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南京农业大学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南京农业大学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农业科学院,南京农业大学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日本国立九州大学农学部江苏省植物基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南京,江苏省植物基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南京,江苏省植物基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南京,北京,江苏省植物基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南京,福冈
- [4] 水稻株高构成因素的QTL剖析[J]. 武汉植物学研究, 2003, (01) : 22 - 26周明全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植物发育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章志宏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植物发育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赵敏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植物发育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胡中立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植物发育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李平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植物发育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王玲霞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植物发育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朱立煌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植物发育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5] 水稻田稗草叶片光合作用对开放式空气CO2浓度增高(FACE)的适应[J]. 应用生态学报, 2002, (10) : 1201 - 1204陈根云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上海廖轶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上海蔡时青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上海曾青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上海朱建国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上海韩勇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上海刘钢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上海许大全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上海
- [6] 开放式空气CO浓度增高对水稻产量形成的影响[J]. 应用生态学报, 2002, (10) : 1210 - 1214黄建晔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扬州大学农业部作物栽培生理重点实验室杨洪建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扬州大学农业部作物栽培生理重点实验室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朱建国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扬州大学农业部作物栽培生理重点实验室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单玉华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扬州大学农业部作物栽培生理重点实验室
- [7] 不同环境条件下水稻生育期和株高的QTL分析[J]. 作物学报, 2002, (04) : 546 - 550李仕贵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四川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周开达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四川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朱立煌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四川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
- [8] 水稻株高QTL分析及其与产量QTL的关系[J]. 作物学报, 2001, (06) : 915 - 922樊叶杨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水稻研究所国家水稻改良中心庄杰云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水稻研究所国家水稻改良中心李强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水稻研究所国家水稻改良中心SALAFrancisco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水稻研究所国家水稻改良中心郑康乐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水稻研究所国家水稻改良中心
- [9] 国际水稻研究所水稻新株型的研究现状与新动向[J]. 作物研究, 1996, (04) : 36 - 37朱德峰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水稻研究所
- [10] 水稻上部节间长度等数量性状基因的定位及其遗传效应分析[J]. 遗传学报, 1996, (06) : 439 - 446谭震波,沈利爽,况浩池,陆朝福,陈英,周开达,朱立煌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四川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四川省农科院水稻高粱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