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上部节间长度等数量性状基因的定位及其遗传效应分析

被引:51
作者
谭震波,沈利爽,况浩池,陆朝福,陈英,周开达,朱立煌
机构
[1] 四川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四川省农科院水稻高粱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
关键词
RFLP,QTL,DH群体,亚种,水稻;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1.032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对水稻籼粳杂交(窄叶青8号×京系17)F_1的花药进行离体培养,建立一个含133个DH系的作图群体,通过构建分子连锁图谱,对水稻上部节间长度、株高和抽穗期的QTL进行区间作图,定位了影响上部节间长度的12个QTL、株高的4个QTL和抽穗期的1个QTL。对这些QTL的遗传效应分析的结果表明,控制抽穗期的1个QTL即Hd8a为主效基因,其余的16个QTL为微效基因。控制上部节间长度单个的QTL对表型的贡献率介于8-18%,其加性效应可使所控制的节间长度增加大约1.6-3.6cm。值得注意的是,一些控制相关性状的、作用方向相同的QTL定位于同一染色体的相同或邻近区段上。这一结果揭示了这些性状相关的遗传基础,在水稻育种中运用这些QTL将有助于对株高进行精细的遗传调控。
引用
收藏
页码:439 / 446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水稻穗伸出度的遗传和不育系改良 [J].
何祖华 ;
申宗坦 .
中国水稻科学, 1991, (01) :1-6
[2]   水稻茎秆抗倒性的研究 [J].
孙旭初 .
中国农业科学, 1987, (04) :32-37
[3]   我国早籼稻矮生性基因源的表型表现和遗传传递的研究 [J].
卢永根 ;
曾世雄 ;
李镇邦 ;
王润华 .
遗传学报, 1979, (03) :311-321
[4]  
中国稻作学[M]. 农业出版社 , 中国农业科学院 主编, 1986